人民日报生活漫步:与其“堵”不如“疏”
■解决停车难就像大禹治水,靠“疏”不靠“堵”。关于城区大型停车场的建设和现有停车资源的充分利用,城市管理者的思路应当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适时转变
狭窄的通道停满机动车,有的紧靠墙脚,有的扎进绿地,业主上演“抢车位”大战……这是在很多老旧小区经常发生的事。为了停车,一些家庭的老人甚至不惜拿出半天时间专门给上班的子女占车位;一些人则表示,只要下班回家,就再也不敢开车出门了,因为一旦离开小区,就很可能找不到车位、停不回来了。
公共区域车辆乱停,不仅影响小区居民正常出行和居住环境,还埋下安全隐患,部分小区曾发生过因乱停车导致救护车、消防车进不来而影响救援的事件。
老旧小区停车难有客观原因。这些小区建设时间早,当时私家车数量少,缺少停车规划,更没有地下车库等设施。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数量骤增,年代久远的老旧小区自然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很多老旧小区,车位数量少、不固定,车主先到先得。停车就像打游击,见缝插针,不乱才怪。
为解决停车难题,一些老旧小区提高了车位费,或者把原本免费的停车位改为收费停车位,试图把居民车辆堵在小区之外。但因为没有增加车位数量,停车难依然无解。有的小区管理思路简单,甚至把管理当成收费:收费提高了,却没用于停车设施的建设,反而增加了停车成本,百姓怨声载道,加剧了居民与物业的矛盾。
老旧小区停车难,看似无解,其实不然。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城市的办法值得借鉴。
在美国一些城市,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题,靠的是“配建”。所谓“配建”,就是在社区建设的同时,必须按照相应标准配建停车位。比如,纽约市结合城市改造,把低矮、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拆除,有计划地或建高层停车楼,或建地下多层车库。车位数量增加了,停车难自然得到缓解。
与美国相比,英国伦敦老城区的街道更狭窄,为解决停车难题,更是想尽了办法。在伦敦城区,不少双车道马路上,路侧都画着停车格,并标明可停车的时间。到了晚上,在规定时间内,这些停车格就会停满各式私家车。
归根到底,解决老旧小区停车,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实行智能化、人性化的管理。如此,难题再难,也能缓解。
这些年,在国内广州等大城市,一些老旧小区也尝试在周边道路上画停车位,聘请停车场管理公司代为管理。尽管这种疏导措施推行之初困难不小,但在社区、物业、交警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下,也取得了初步效果,受到人们欢迎。
所以说,解决停车难,就像大禹治水,不能靠“堵”,要靠“疏”。在城区大型停车场的建设和现有停车资源的利用上,城市管理者应当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适时转变思路。只要把车位资源“挖”出来,居民停车难题也就有了解决办法。当然,作为小区居民,也应提高社会公德意识,通过制订业主公约,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来规范停车行为。一句话,大家都守秩序,小区停车才有秩序。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5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