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长江报:飞剑潭再现一库净水

07.01.2014  14:24

      日前,在江西飞剑潭水库管理局监控室,笔者看到对水库多角度全天候的电子监控,大屏幕上水库水面和周边区域一目了然,尽收眼底。虽然目前仍处于干旱期,但经过治理的水库水面碧波荡漾,四周植被茂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

      治理前的飞剑潭水库,则是另一幅画面。2011年前,曾“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的飞剑潭水库告急,水库水质变味、透明度低、垃圾成片,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用水安全。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为水库治理带来转机。江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经过近2年多的治理,水库水质好转,经宜春市环境监测中心检测,水质已达到Ⅱ类生活饮用水标准。

      飞剑潭水库距宜春设区市城区32km,是距宜春城最近的一座大型水库,原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功能,库容约1.13亿立方米。库区周围森林环抱,群山环绕,林木茂盛,有国家保护树种30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水库水质清澈,水面宽阔,湖光潋影,水天一色。

      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水库一度遭遇“劫难”。养殖承包商追求渔业养殖效益最大化,向水库投放大量饵料;水库周边集镇不断扩大,人口增长,大量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向水库排放、堆积;周边养殖场污水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向库区排放;库区所在乡因贫困大量砍伐竹木,山上刨食,造成植被破坏和严重水土流失,泥沙、污物直接冲入水库。曾经山青水秀的飞剑潭水库,水污、山破、人怨。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宜春市、区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痛定思痛,对飞剑潭水库污染问题高度重视。2011年7月31日,袁州区人大将库区水质保护列为大会议案;9月1日果断与养殖承包商终止水库渔业养殖承包合同,放弃这笔每年百万元以上收入,用水库几年的捕捞权作为补偿“毁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飞剑潭水库管理局采取针对性措施治源清流。专门成立水质保护巡查小组,配备打捞船2艘和4名专职人员巡查和打捞、清理杂草杂物;在水库水位线以上建垃圾挡墙和防护栏,改建拦污设施。此外,水库管理局还在居民区建垃圾处理池和垃圾桶,关闭拆除养猪场和精养池塘。并将水库集雨区内的森林全部划为重点公益林,实行人工补植,在库区张贴标语、悬挂条幅、散发传单,开展保护水源宣传,提高库区人民水资源保护意识;聘请权威部门进行定期水质检测等。

      水库管理局局长夏明富说:“水库自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后,收入大幅减少,经费非常紧张。水库尽管具有开设水上游艇、登山攀险、垂钓等条件,但为了保护一库清水,我们还是忍痛割爱,牺牲库区眼前利益,保护袁州区、宜春市人民的大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了飞剑潭水库水质保护能够持续发展,我们并不消极等待,而是探索生态有机养鱼之路,用生态理念和技术发挥水库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去年,宜春市政府通过了袁州区与宜春中心城区供水衔接方案,确定袁州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从飞剑潭水库取水,供水规模15万t每日,约45.5人受益。

      为了飞剑潭水库水质保护法制化、长效性,袁州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水源地保护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水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飞剑潭水库的前景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