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社厅厅长刘三秋做客网络访谈 多措并举惠民生

27.02.2014  01:02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三秋做客网络访谈

  今视网2月26日南昌讯(记者 李星)26日下午,江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三秋做客网络访谈,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主题,就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江西省人才培养政策等民生方面问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大学生就业:筛选合适岗位、发放求职补贴、开展就业服务等多措并举

  访谈中,网友“莫小贝”称自己去年毕业于南昌某高校,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询问刘厅长江西省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具体政策。

  对此,刘三秋介绍,为帮助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尽快实现就业,我省积极开展“五个一”工程,即筛选1万个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落实1万个大学生见习岗位;推荐提供1万个适合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公益性岗位;开展1万名应届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技能培训;用3年时间扶持1万名大学生自主创业。

  同时,从2013年起,对部分应届大学生每人给予8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此外,依托街道、乡镇工作平台,开展大学生实名登记,掌握他们的求职愿望、培训需求、创业需求等情况,开展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另外,还专门搭建了“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一键通”工作平台,把求职、培训、见习、公益性岗位和创业五项服务整合起来,与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匹配。

   职业培训:开展免费的员工定向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找工作时,感觉自身技能欠缺,却找不到合适或者靠谱的培训班,网友“我在找工作”在访谈中询问人社部门是否有专门的免费培训,能否参加,怎么参加。

  “我们人社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开展了两项培训计划,而且都是免费的。”刘三秋说,一个是“工业园区定向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新到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员工。另外一个是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针对已经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人员。

  统计显示,从2009年起,人社部门每年都安排2个亿资金用于“工业园区定向培训计划”,累计培训180多万人次,为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劳动素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年,还将继续免费培训园区企业员工28万人。 另外,关于免费培训的具体情况,符合条件的有意向人员可向当地的就业部门咨询和提出申请。

   养老保险:外地回乡工作人员社保关系可转移

  社保关系如何转移,是让许多外地回乡工作人员一个很头痛的问题,网友“饭饭吃货”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访谈中,该网友称,自己现在外地工作,现在想回家乡,但却不知道如何办理社保关系转移。

  “关于养老保险的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2009年底,国务院就专门出台了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我省也制定了具体操作规程。”刘三秋告诉“饭饭吃货”,他需要在回家前,凭本人身份证,到原参保地社保机构开具一张参保缴费的凭证,回家乡重新就业参保后,向新参保地的社保机构提出转社保的书面申请,并提交参保缴费凭证。

  “最后,等待社保机构的办结通知即可,其他事情都是社保经办机构来完成,时间最长不超过45天。”刘三秋说,若还是不太明白,网友在办理前可以进行一些详细咨询,我省人社部网站上已经公开了全国所有县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联系方式,或者也可以直接拨打人社部门热线电话12333进行询问。

  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引进优秀的人才队伍

  “山高人为峰”,人才资源是所有领域里最重要的资源。网友“赣鄱飞哥”作为在外工作的江西游子,平时也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而江西的人才引进政策则是他最为重视的方面。

  “我们正致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努力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刘三秋介绍,为此,江西不断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同时,重点实施“赣鄱英才555工程”,坚持刚性引进和柔性引才并重、引进和培养结合。精心搭建各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打造人才工作的载体,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省设立10个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给予政策、资金倾斜,支持重大人才项目实施和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刘三秋说,通过工程建设、载体建设、环境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营造我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