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造器官研究成果或可广泛用于老年性疾病临床治疗

02.11.2013  12:15

  中新网上海11月1日电(黄艾娇 许婧)同济大学1日透露,由生物医学工程资深科学家、同济大学讲座教授文学军教授主持研发的,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系列医学纳米材料及组织再生修复产品”,将首次呈现于即将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同济大学展台。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相关医学产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而在老年人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腰背痛、老年性骨折、动脉血管硬化等这些疾病。文学军教授介绍,团队研发的塑化蛋白纳米涂层医用导管、高仿真三维打印椎间盘、高仿真人造血管、软骨缺损修复、中枢神经修复再生、体外三维细胞培养等一系列技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抑菌”、“人造椎间盘”、“人造血管移植”、“软骨再生”、“中枢神经损伤”、“体外细胞培养”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好的性能和广泛的临床适用性,多项技术和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了解,今年3月底,该系列产品项目角逐全国首届“千人计划”创业大赛决赛,赢得众多风险投资和评审专家的青睐,最终从近400个参赛项目中胜出而夺冠,获30万元创业奖励及1000万元创业投资。

  在创业资金支持下,现已完成十万净级GMP厂房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并获国际质量体系ISO 13485和欧盟产品的CE认证。其中,“蛋白涂层抑菌医用导尿管”产品正在进行临床实验,预计将于明年8月面市,该产品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发布。另一款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板”,也将在未来数月内面市销售。

  据介绍,近5年来,文学军教授领衔的研发团队,基于在纳米和再生生物医学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开发了数十项新技术和专利,其中多项关键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高仿真三维打印椎间盘”,曾在2011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Technology Review述评中,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和天然椎间盘最为近似的人造仿生椎间盘。针对“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再生技术”这一被视为当前国际上神经再生领域的重大医学难题,研究团队基于大鼠动物模型实验,分别成功实现了脑损伤动物模型知觉、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瘫痪后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该技术2009年一经问世,即受到了国际学界和主流媒体的热切关注。

  2012年,文学军教授以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杰出工作和突出贡献,当选世界上该领域声誉最高的学术组织“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的院士。他表示,在创业资金支持下,研究团队希望将所开发的系列医用技术产品,尽快应用于临床,让更多的患者早日受益,由此也提升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耗材领域的水平。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