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气温为何“忽冷忽热”?
今年1月我国大部地区的冬暖,一度令公众难以理解,因为按照冬季12月、1月、2月的时序,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大都呈V形(降后升),如地处中纬度南缘北亚热带的荆州市,历年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6.5℃、4.3℃、6.7℃,可今冬一反常态,12月为6.5℃,虽与常年同期相当,可1月为7.1℃,较常年同期偏高2.8℃,这样也反较12月高出了0.6℃。
又令公众不解的是,长江中下游等地区,2月4—10日出现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10日转晴夜间到11日凌晨,最低气温大都在-5℃以下,如江汉平原的荆州市-5.5℃,北部京山县-5.7℃,东部武汉市-6.4℃。如此低值在2月中旬是少见的,荆州为有气象记载1954年以来第三次,虽然1964年更低为-8.2℃,但与1969年并列第二。
为什么在元月气温居高,2月会有这么大降幅呢?因为天气气候的变化,同所有事物的变化一样,存在“物极必反”律,就说暖与冷这一对矛盾,当其量变达到了某一最高点,就会“量变到质变”走向自己的反面。就在1月我国一些地区气温不断增高的时候,空气密度却不断变小,使大气压下降,形成低压系统。而与之相对在北部极地冷空气也在不断堆积,形成高气压系统,这一高一低,就像水往低处流那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引起了寒潮爆发南下,使气温大幅降低,当冷暖空气对峙便形成雨雪天气,在气温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又因转晴夜间到凌晨,天空云层消散放晴,如同揭开了大地被子,使之地表辐射冷却加剧,近地层气温急剧下降。
为何有些相邻地区最低气温异样纷呈,甚至相差达1℃以上?这又因不同的下垫面、不同的海拔高度以及云层消散的早迟等,导致地表辐射冷却出现差异。就说江汉平原,有湖泊大水面的比热容,当然比干地面要大得多,其散热相对缓慢,具有湖泊保温效应,降温幅度偏小,像洪湖市境内有350平方公里的洪湖水体,这次最低气温-5℃左右,而临近的仙桃市、天门市却低达-6℃左右;又如鄂西北境内有水库大水面的丹江口市,最低气温-5℃左右,而毗邻十堰市低达-6℃左右,老河口市还因地势比丹江口要低,其较强辐射冷却又加之冷空气重而下沉作用,最低气温竟降达-7℃左右。
急剧降温所带来的低温冰(霜)冻,与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农业(越冬小麦油菜等)息息相关,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