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舆情解读:“玉兔”一小步,中国一大步!

17.12.2013  15:24

二、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各类媒体报道走势图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早在今年的9月22日,“嫦娥三号”认证微博就已经落户腾讯微博了。

11月中下旬以来,“嫦娥三号登月”话题相关舆情热度逐步升温。网络上对“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相关介绍受到各类媒体和网络上的强烈关注,相关舆情热度也在逐步酝酿。11月月底关于“嫦娥三号登月”的话题舆情出现大幅升温态势,并在12月初形成了一轮舆论关注热潮,12月2日,相关网络新闻超过18200篇,3日,相关微博超过53万条。舆情热度达到超高温状态。

相关舆情在随后的日子里,舆情热度有所回落,但始终保持着较高热度。

12月14日21时12分,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引发相关舆情热度再次高涨,并在随后数日内持续升温。

截至到今日15时,今天的相关网络新闻已超过9600篇,相关微博超过27万条,数据显示,此话题舆情热度仍然持续升温。

截止到今日(12月16日)15时,仅新浪微博就已经出现相关微博超过370万条,腾讯微博上出现相关微博280万条。各大微博平台上已累计出现相关微博超过650万条。

今日(12月13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媒体微博纷纷发文纪念南京大屠杀,引来众多网友转发评论,推动相关舆情热度出现大幅度升温。

截止到今日(12月12日)14时,此话题相关网络新闻已超过3000篇,相关微博超过22.56万条,数据显示,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仍然在持续升温。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中国网友热议:

为中国航天成就自豪

网友“zcx2642131”:伟大的中国航天,做中国人真好!!!

网友“1378278040”:嫦娥飘逸入月宫,手握红旗九天中,俯瞰宇宙世瞩目,玉兔记录仙女踪。

网友“陆大师”:以月面做背景,嫦娥和玉兔,这两个小精灵互拍倩影,可爱极了!玉兔胸前贴着五星红旗,在月球上面深深地烙上中国元素----“中国红”,鲜艳夺目 ,中国人为你们自豪,深情歌唱!

网友“我才是飘柔”:每次看到航天工程进步都无比骄傲!支持中国航天!

网友“福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中国科学家了不起。

网友“高山”:“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是中国,听起来就感觉兴奋!这也是全体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辛苦了

网友“义不容辞”:这这科研工作者不知又度过了多少个通宵?其他不表,您们辛苦了!您们的家人辛苦了!

网友“605234537”:一个金光灿灿,另一个银光闪耀,嫦娥和玉兔代表了中华儿女们的勇往直前的不懈精神,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感谢战斗在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

网友“2454273559”:中国牛,空间站和登月计划没有失败记录,这才叫稳健,不过还是很期待快点发射下面的号数,不要搞得跟小米的饥饿营销似的,吊胃口。

网友“高山”:愿年轻的航天人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载人探月。为带动高新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追问玉兔车拍摄图片细节

网友“221.221.*.*”:为什么只有嫦娥3视角?没有玉兔视角呢?

网友“backfire888”:不是互拍吗,这明显单拍。看表情很牵强啊。

网友“山狼”:玉兔车下方有个疑似水井盖的物体?你发现了吗?是什么?谁知道?

网友“UKE蓝老虎”:玉兔半扇太阳能电池板出现支撑架问题,估计下落缓冲时受损,不知道能撑多长时间,上天保佑玉兔。

网友“宇山狼”:那是玉兔的脚印,亲,这种脚印是玉兔原地360度转体形成的。

网友“VIP级屌丝”:不好意思,月球降落器被外星人掳走了。

月球探测工程意义重大

网易手机网友:这东西能降房价么?只关心明天白菜多少钱1斤的问。

网友“218.26.*.*”:“科技带动效应”影响深远,美国民用和国防工业的许多关键技术,都是来自于对阿波罗技术的消化和举一反三。阿波罗工程产生了3000多种专利技术,很多都直接或者间接的转化为生产力。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个工业体系中,月球探测工程所实现的真正价值远远高于工程本身。

网友“似水年华”:美国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的同时,集中了大批的科研人员,其中很多研究成果,直接转为民用,带动了美国科技的飞速发展。美苏争霸时代,两个国家也是在军事领域一争高下,结果现在都是军事强国。

网友“林林”:快把航天技术转换成民间应用。我们部队人民都在等这,支持科学家。

网友“圆桌骑士”:健康的社会应该是崇拜科学家,而不是明星!

2. 外国网友热议

美国网友:祝贺中国

CNN网友daddy_2010:“也许有一天……地球人登上了月球!祝贺中国!!”这条评论获得600余条支持。

推特网友Ben Malbon:不明白这为什么不是本周最重磅新闻。

推特网友Rich Boulton:至少还有人做这件事。

赫芬顿邮报网友Forrest Porter:我很高兴还有人对科学和探索有野心。也许将来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是中国。

CNN网友Telveer:祝贺中国。在太空不管谁成功,都是人类的成功!

美国航天科技正在衰退

CNN网友saftematches:是只有我还是美国人都不高兴?

CNN网友kermit:越南战争,1961-1975,140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1961-1972,250亿美元;伊拉克+阿富汗,1万亿美元;星座计划(被废弃),2000亿美元预算。跟愚蠢相比,太空很便宜。

推特网友fortinbras79:唉。只有我为失去NASA感到失望吗?

美国有了真正的对手

CNN网友Andres J:中国人的探测器登上了月球,一些美国人还在学校里讲授福音书是一门科学。50年之后我们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赫芬顿邮报网友SUPER USER:中国现在正在变成我们!他们有了第七舰队,有了核武器,有了大笔钱,现在又登上了月球。他们将会变成我们将来要对付的强国。在我看来,我们在教育上落后太多了,他们可以轻易打败我们。我们在任何方面都不如以前强大了。很让人伤心,但这是大实话,我们好像也没准备改变,变成了一个“我我我”的社会。我们太懒了,什么都不在乎。

CNN网友Blumuze Johnson:“正是跟俄罗斯的竞争让我们登上了月球,也许现在我们要严肃对待载人太空探测了。”这条评论获得了601条支持。

赫芬顿邮报网友W-initial Bear:“也许现在有了中国这个真正的对手,也许美国的太空项目会重新走上正轨。不幸的是我们只能靠太空竞赛才能做到这点。

印度网友:羡慕嫉妒恨的交织

网友Surinder Sharma:中国3号探测器成功实现软着陆是质的巨大飞跃,值得所有有识之士的赞赏。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是邻居,他们可以选择彼此孤立也可以合作,这样才会迅速地征服太空的极限。

网友Abhijay Singh:好消息。祝贺中国。

Observer则回复道:太好笑了。你知不知道,印度有着世界上最多的饥饿人口,8亿人每天的生活费在1.25-2美元之间?

spArrow回复道:由他去吧……你没捐钱,对不?

kool Desi:就科学界而言,这是好事。不过我们依然领先,我们的飞船正飞往火星。qgu1回复:来自CNN、今日美国的消息……似乎他们对月球软着陆比火星计划更感兴趣……

阿拉伯国家网友:中国登月了,我们在做什么?

网友“??? ???? ????”: 苏联、美国、中国,摩洛哥为什么不成为下一个(登月者)?

网友“??????”:只有我们还在相互争斗,安拉会嘲笑我们的固步自封,看看中国曾经如何,而他们现在又走到了哪一步,再回头看看曾经拥有安达卢斯的我们,现在又是怎样的境地?其它国家都在进步,唯独我们在倒退!

网友“?????”: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或者这不过是一个国际谎言?美国有没有登月?伊朗有没有送猴子上空间站?这些只有安拉知道。

网友“Fedilbrahim”:在美国和苏联之后顺利登月让中国称为世界第三大国,但他们不知道,穆罕默德五世才是第一个登月的人,所以中国应该排第四。

3.媒体评论:嫦娥一小步 中国一大步

国内媒体评论

新华国际时评《嫦娥“软着陆” 中国“硬成绩”》认为: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的关键一环,嫦娥三号漂亮“落月”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此前嫦娥一号进入月球轨道并获得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的成绩;嫦娥二号为嫦娥三号实现软着陆积累了经验。

嫦娥一小步,中国一大步。据资料统计,在嫦娥三号之前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率为51%。其中只有苏联和美国完成了13次月面无人软着陆。探月、落月之难可见一斑。更难的是,作为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的后来者和追赶者,中国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有所作为。

软着陆”代表了“硬成绩”。在前人未走过的地区,大量应用新技术开展科学探测。嫦娥不是追逐加入“落月探测俱乐部”的虚名,“”和“玉兔”月球车将大大推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探月工程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未来经过成果转化还可以在广泛的民用领域大显身手。

台湾舆论报道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

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消息传来,台湾舆论纷纷予以报道。岛内TVBS、中天、东森等多家电视台在14日的第一时间,打出快讯字幕。“中央社”播发了“嫦娥三号登陆 玉兔探月将启”的消息。15日早晨又播发了“嫦娥登月玉兔巡视器抵月面”的报道。

联合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图文并茂地突出了“嫦娥3号落月成功玉兔今晨探月”这一重大新闻。在“话题”版用整版的篇幅详细介绍了嫦娥3号“观天、测地、探月”任务。既有“660秒零失误嫦娥超完美落月”报道,也有“身披黄金甲玉兔寿命90天就怕冻坏”“虹湾比台湾稍大没人探勘过”的科普类解释。在“新闻眼”发表的“中国梦双赢”的评论说,登月成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涵之一”。掌握核心技术是发展经济的王道,由国家出资研发是大国的必走之路。

联合报》为此专门配发的社论表示,这是“嫦娥震撼”。

中国时报》也在头版显著位置大幅图文报道“全球第三嫦娥三号翩然落月球”。在“焦点新闻”版,刊登“嫦娥抱兔配备8大神器”、“关键660秒登月全纪录”、“月球小档案”“向阳、平坦、虹湾易着陆”等介绍“夜探月宫”的科普知识。

世界感受中国“嫦娥震撼

据环球时报报道,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嫦娥三号成功探月体现了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和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空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

巴基斯坦《黎明报》刊登文章指出,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象征着中国在空间计划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巴基斯坦媒体资深人士贾维德表示,嫦娥三号的着陆,体现了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和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钦佩,是中国向航天大国迈进的重要体现,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嫦娥三号成功着陆使中国离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终极目标又接近了一步。此次登月之旅是中国空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领域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的空间计划进展非常迅速,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跻身于掌握世界最先进科技的国家行列。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登月成功巩固了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地位,在航天技术上更加接近与美国平起平坐。探月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探月计划将造福全人类

波兰知名媒体专栏作家、著名政论家彼特?卡济诺夫斯基表示,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中国发展太空计划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航天和探月知识,也将为人类在航天探索和空间技术领域合作开创新的历史。

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公司工程师弗兰西斯表示,嫦娥三号成功探月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是人类对外空间领域不断探索的又一伟大成就。非洲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必将坚定非洲国家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信心,进一步密切非中战略伙伴关系,加快非中全方位合作的步伐。

韩国《东亚日报》国际部部长河宗大说,这次成功证明中国的技术实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一些技术与美国相比也毫不逊色。探月的成功会为未来探索开发月球提供更多更详细的科研资料,造福全人类。

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成斌认为,想要成为全球大国的中国必须向世界做出科学知识方面的贡献。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远未完成,中国在这方面可以做出贡献。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专家约翰?约翰逊—弗里兹认为,这是人类探索月球迈出的一大步。这使得中国实现载人探月更具可能。

中国科技发展助推空间计划

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执行主任、欧洲航天局首席科学家贝尔纳?富万认为,嫦娥三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月球的整个过程一切都完美无缺。这证明中国人已经牢牢掌握了航天技术。

法国《世界报》报道称,此次嫦娥三号成功探月证明中国掌握了高精尖技术,标志着中国宏伟的航天计划取得重大进展。

天空卫视澳大利亚新闻台、新闻集团澳大利亚新闻网和当地报刊先后对嫦娥三号登陆作了报道。大部分媒体在报道中说,这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实现雄心勃勃的空间计划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嫦娥三号登月成功反映了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在空间技术领域的进步。

意大利《晚邮报》网站报道说,这次中国的月球探测活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大跃进”,并强调指出,这次月球探测活动体现了中国在电子远程控制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4小时太阳报》报道称,嫦娥三号将是中国载人登月计划中一个重要的跳板,可以对许多重要的新技术进行测试,而这其中的80%是由中国自主研发而来。

美媒感情复杂 印媒关注中印对比

曾经是探月先锋的美国感情复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不忘援引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的话抱怨称,中国的登月行动可能导致NASA的月尘环境研究毁于一旦。报道称,嫦娥三号着陆会在月球表明产生可见的羽流,这将干扰NASA正在进行的研究。而《赫芬顿邮报》则担心中国或许在10到20年之内就会超过美国。《简氏航天系统与工业》杂志编辑顾问彼得?邦德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中国)正在从容地研究如何将人送上太空,如何建立空间站……探索太阳系,特别是月球和火星。他们正大踏步地前进。我认为在未来10到20年内,他们肯定会比肩俄罗斯和美国,甚至可能在某些领域超过他们。”美国《纽约时报》也说,尽管“玉兔”号月球车有个令人亲切的名称,但它在一些美国政治人物和政策制定者那里点燃的却是焦虑,他们担心美国失去领先了几十年的太空优势。

印度国家报《印度时报》和英文报《印度斯坦时报》网站都在显要位置刊登了嫦娥三号登月的新闻。《印度斯坦时报》称,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亚洲大国进行着激烈的太空竞赛。中国和其官方媒体一直在“热切”关注着印度的火星探测计划。

英国《每日电讯报》则认为,虽然有NASA的担心,但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中国探月活动是好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称他想在2030年代中期看到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但2010年,奥巴马取消了重返月球的计划,这让人们怀疑他早前的承诺能否兑现。如今随着中国离载人登月又近了一步,华盛顿很可能会面临政治上的压力从而重启搁置的登月计划。

4.欧阳自远回应“嫦娥三号”登月质疑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定,是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月球探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近日他接受记者专访解释了网上部分网友的疑问,同时详细介绍了美国探月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

玉兔嫦娥怎么玩互拍?

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的第一项任务是在着陆器周围5个位置与着陆器互拍成像。玉兔和嫦娥完成互拍后,“玉兔”将变身“越野兔”,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开始月宫探险。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院士说,虹湾区是人类月球研究的空白,所以嫦娥三号在这里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历史。

国旗为特制 没设计放国歌项目

此次落月,着陆器“嫦娥三号”和月球车“玉兔”身上都各自带了一面国旗。根据计划,“玉兔”会从着陆器怀抱中跑出来,然后会相互拍照留念,中国国旗在月球广寒宫的场景将被永恒定格。不过有网友好奇,这面登上月球的国旗和普通国旗有没有区别呢?国旗上月球了,国歌会不会在月球上飘荡呢?

欧阳自远说,由于月球环境恶劣,没有大气活动,日夜温差极大,没有全球性磁场,宇宙辐射比较强。为适应月球表面环境,国旗的材质有很大不同,更不是用有旗杆的国旗。至于播放国歌的问题,欧阳自远说,着陆器与月球车互相拍摄国旗,已经具有标志性意义,完全没有必要再增加一套播音设备播放国歌,增加重量。

第二阶段是实施载人登月

欧阳自远称,中国探月工程分为“”、“”、“”3个阶段,事实上,这仅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阶段,待第一阶段任务完成后,还将实施载人登月的第二阶段和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第三阶段计划。

除探月以外,如要探测其他行星,难度未必比探月更难。欧阳自远称,月球与行星探测最大的区别是行星距离地球太远,路途飞行时间太长。仅仅以软着陆技术而言,在火星上软着陆比月球更容易,月球表面的真空,不能使用降落伞或气垫;而火星表面有1%的大气压,可以使用降落伞或气垫软着陆。金星的大气达到90多个大气压,金星表面温度达到480℃,软着陆金星特别艰难。着陆器或巡视器降落到金星表面,由于温度太高,难以正常工作。

不设轨道舱因成本太高也无意义

问:网上有文章认为,没有设置轨道舱是嫦娥三号的缺点,所以无法拍摄其落月时复杂而精彩的机动过程。认为“花了大力气却无法充分表现出来,这未免过于吃亏。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目前仍缺乏实际意义。

欧阳自远:当前我国最大推力的火箭是长征3号乙火箭,着陆器和月球车的质量已经精打细算,不可能再增加重量,更不能增加一个轨道舱来拍摄落月时复杂而精彩的机动过程。假如再利用另外一个火箭发射轨道舱来观看“落月时复杂而精彩的机动过程”,成本太高,必要性也不大。关键是掌握着陆技术,而不是为了表演,何况月面软着陆美国和苏联在上世纪已经实施过19次。

月球探测推动科技进步

问:有网友认为,月球探测与深空探测目前仍缺乏实际意义。

欧阳自远:这是一种眼光短浅的看法。中国开展月球探测与深空探测,对于科技进步的巨大推动,对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提升作用,对新型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成长,对新兴学科的诞生与发展,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并发挥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美国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在科技、军事、经济、政治和人才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个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