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情意变“帐号” 友谊很尴尬

29.04.2014  12:59

  今视网评:同学毕业后两年没见,初次联系就是邀请参加婚礼,甚至提供了银行账号,表示“人不到礼要到”,近日,合肥市民孙先生遇到这“难受”的事,“感觉很不舒服,感情变了味。”(4月27日《安徽商报》)

  结婚,朋友随礼送“份子钱”,这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因为水涨船高,而且多扎堆,让人受不了。有人说,中国是个人情社会,的确,礼尚往来是中国的民俗,“来而无往非礼也”。礼尚往来以情谊为重,不是简单地金钱交换,所以,随礼这事得两面看。随礼,多数是亲朋好友间的事,因为他们之间有情谊,谁有事尤其是婚礼这类人生大事,大家前去捧场贺喜,旺盛人气,也是一种情谊表达,所以,适当随礼并不为过。但现在,某些随礼却有扩大化、庸俗化之势。

  每逢重大节假日,一些年轻人就惊慌了,因为口袋里的钱不够送红包的。参加婚礼已成为“甜蜜的烦恼”,几年前一百元还能送出手,现在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如此多的人情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都是不小的压力,这就让人不敢恭维了。发展到“送婚帖附收礼账号”,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这种庸俗的人情往来,异化了“礼尚往来”本意。把“礼节”“礼仪”异化成“礼物”“礼金”,名曰请客,实际上吃请的谁也不敢不送礼,这几乎已是约定俗成。如此情况之下,要是家里三两年里没点儿事,只能往外随,就“赔了”。于是,不得不想方设法“整点儿事”请客收礼,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种是大家打“白纸条”,你不给我送红包,下回我也不给你红包,只参加婚宴,另一种是象征性地送一百元,这种方式是可以借鉴的。不过,关键是能够放下面子观念。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成本挺高的。既要买房,还要办婚礼,而办婚礼更是讲究排场,一定要把自己装扮成“土豪”,这样年轻人的负担就更重了。结婚是两个人的私事,能否牵手到老,与婚礼是否隆重一点关系也没有。婚礼还是节俭为上,朋友的关系还是纯洁为好,不要以金钱衡量朋友之间的友情,那样,也太庸俗了。(史玉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