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林:从“死不起”到“免费死”路有多远

06.08.2015  11:58

  据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介绍,今年,省政府将“实施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政策,减免7项基本服务收费”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省财政已安排本年度免费殡葬基本服务费用省级补助资金7000万元,并从明年起纳入财政预算。“到年底,我们可向全国宣布,广东已经不存在‘死不起’的现象。”(8月5日《广州日报》)

  涉及殡葬服务的几项收费,在殡葬开销中说到底不占大头。就算不减免,只要管住按标准收费,也不至于“死不起”。当然,政府给减免了,老百姓理应点赞。

  让老百姓真正死不起的,是那长眠的一穴墓地。北京2012年时就爆出了每平米35万元的天价墓地,产权只有20年,20年后还得续费。为了平抑民怨,各地民政机构推出了经济适用墓,民间则有“小产权墓”,不知道死者会不会遇上强拆。生前住小产权房,死后进小产权墓,够悲摧的。据报道,今年,山东、北京、辽宁、重庆、内蒙古、云南、广西等地都出现了墓地20年缴费的“到期潮”,至少有数万墓穴的缴费期已到,面临续交,其中大约有5%的墓地处于“失联”状态。另据《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的情况。

  一方面墓地缴费压力持续攀升,一方面一穴难求局面在加剧。在“死不起”困扰之下,身后事怎样办,的确面临改革瓶颈。

  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承载量有限,如果人人过世之后都要占一块地的话,将会形成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尴尬局面。中国自古有土葬、水葬、天葬、树葬、火葬等等,各民族的取舍差异颇大,但丧葬方式的绿色环保是潮流所趋。环保埋葬法代表着老式丧葬法的价值观,那就是节俭、自然而又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这种埋葬方法消耗的资源最少,产生的污染最少,更能节省土地资源。

  大力倡导树葬、海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不仅合乎国情,也符合自然法则。近年来兴起的“生态葬”符合低碳、环保、节约土地资源的国际主流殡葬观念。我国从2009年开始推广生态葬法,如民政部门在审批经营性公墓时,要求必须划出一定区域,实行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寄存等节地葬法。但不少地方“生态葬”的热度还不够,需要政府加力推动。

  在人们概叹“死不起”的今天,政府提供免费安葬是推广“生态葬”的有效手段。据报道,黑龙江、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宁夏等地部分市县出台了对选择树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节地生态葬式的奖补办法;北京、天津、辽宁、上海以及广州、南京、绍兴、宁波等地实施了骨灰撒海补贴政策。将“生态葬”作为国人的基本丧葬方式,功在眼前,利及长远。

  身后何处去,落叶应归根。生于自然,还于自然,是自然界生态循环的内在要求。在历史长河之中,该逝去的不可能留得住。即便留得一时,亦无法留之久远。想开一点,看透一点,啥都有了。事实上,死得起或死不起,并不是政府单方面的事情。对死的问题看开了,死亡才不会成为活人的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