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端端:从“百虎入笼”看破立反腐新常态

23.03.2015  11:01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赵黎平(已退休)3月20日在赤峰市境内涉嫌故意杀人,现已被公安机关羁押,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3月22日新华网)

  赵黎平的落马,将重拳反腐下的第一百只“老虎”关进笼中。一个个腐败“大老虎”被挖出来,不仅彰显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令人震撼,令人敬佩,也让全党全国乃至全世界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中国,反腐无上限,任何人,不论到了什么位置上,都要严格守住党纪国法的底线。

  习近平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破与立,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破;就不会有立;没有立,也不可能彻底地破。王岐山的打虎计划和习近平的重塑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计划,破立结合,点中要害,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清除各类“污染源”,正逐步剜除破坏政治生态的恶性毒瘤,树立了党的威信,赢得了民心。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是种慢性病,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期、攻坚期,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巡视的震慑与监督作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顶风违纪违法的单位和个人,绝不心慈手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高举反腐败的利剑,以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打破腐败链,打破潜规则,打破腐败胆,打破腐败心,形成强大的震慑威慑,解决不敢腐的问题。

  “腐败如同野草,它会滋生蔓延。”重塑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也要立正气,立新风,立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握着权力,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就会陷入了“温水效应”之中。领导干部要自觉强化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严守“红线”,不论位居何职,都要守住清贫,筑牢廉洁自律防线,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对党忠诚,干净干事,敢于担当,永葆共产党员的廉洁本色。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管长远的还是要靠制度。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因此,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科学规范权力的边界,让权力清单明明白白,让权力进入制度的笼子,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严格制度执行,强化权力失责的追究,紧盯管钱管物管人的重点部门和岗位,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把政治生态建设“抓常、抓细、抓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形成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事实上,当前“不敢腐”初见成效,接下来还要向“不能腐”和“不想腐”迈进。要实现这样的跨越,既靠制度建设,也靠思想改造,要全力做好“”和“”这两篇文章,用改革的思路和法治的思维建章立制,扎紧制度的笼子,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