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笑话”到“传奇”,你了解篁岭的前世今生吗?

05.02.2015  17:07

篁岭古村隶属江湾镇,四面环山,村庄房屋受地形限制建在一个陡坡上,房屋高低错落、周围古木参天,由于“地无三尺平”。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晒在自家屋顶木架上。每到秋季,晒上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谷...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

篁岭被新华社记者称为江南的“布达拉宫”,而“篁岭晒秋”被誉为“最美中国符号”也不胫而走,它从摄影家的相机里流出、从记者的文章中流出、从影视媒体的镜头下流出、从游客的口碑中流出。整齐的村落、干净的屋舍、精美的古建、秀丽的山景、壮美的梯田,篁岭,凭借着自身的独特魅力,篁岭开始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晒秋”景观斐声在外,艰苦的生活条件闻名于内。当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9年,篁岭村和全国其他濒临消亡的古村落一样,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子半空心化,徽州古建年久失修、腐烂倒塌,“晒秋”景观逐年消失。如果没有人发掘,一座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注定消失在城镇化的浪潮中。

同样是2009年,吴向阳、吴通明、汪万斌三位有志青年第一次来到了篁岭,面对着这一切,在痛心之余,他决心做点什么。一个拯救消亡古村落的民间计划就此展开。11月,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照《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篁岭村整体搬迁安置规划》斥资1200万元对篁岭村进行整体搬迁,在交通便利的乡村公路旁建设3层邻排别墅,安置房68户,搬迁人口320人,户均住宅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新村不仅通水通电通网,而且还有现代化的健身设施。而空置后的篁岭古村,在保留和维护传统徽州明清古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彻底进行内涵挖掘、文化灌注。保护了古村文化、恢复了晒秋民俗,最终实现古村再造的伟大梦想!

无论村民搬迁多么大气;还是施工过程多么艰难;吴向阳和他的团队始终在坚持。压力不仅来自工程和财务方面,还来自于村民百姓和社会各界的质疑。篁岭村民想不明,认为开发商将篁岭村搬迁不是开发旅游,是采矿挖金。周围不少朋友总在议论和担心,认为一个不占据任何区位优势、一个即将倒塌消亡的村落、一个已形成旅游垄断格局的市场,任性开发注定是失败。

等看笑话”,是吴向阳在前三年里听得最多的话语,“创造神迹”,同样也是吴向阳在这两年里听得最多的一个词。从“笑话”到“传奇”,一个濒临消亡的古村落就这样艰难地被一群有志之士拯救下来,并在涅槃中重生。(王健)

供稿: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