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产业到 “国字号”示范区

07.01.2015  14:38

  2014年,南昌市针织服装出口产业顶着一个“国字号”光环,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个针织服装产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落户该市青山湖区。

  由地道的“草根产业”成长为“块状经济”,南昌市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两头在外”:不靠近原材料产地,产品多为出口。经过多年量变积累,让这个从草根发展起来的产业,成为南昌市一张耀眼的名片。

  然而,由于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最低端,承受着成本剧增的压力,整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显得不足,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一些企业家回忆,最初,由于入市门槛低,大量小作坊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由于工厂规模小,产品档次不高,昌东针织服装往往被视作低端产品的代名词。

  “面对困境,我们将‘突围点’定为:通过开放升级带动转型升级。”青山湖区对外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周建兵告诉记者,南昌市作为全国最大的针织服装出口基地之一,占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出口总量的70%,从业人员5万余人,已形成了织布、染整、制衣等全套工序的一条龙产业链。加快开放升级,推动发展的潜力巨大。

  记者在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采访时,看到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延伸向前,一个个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依托“国字号”示范区,南昌市针织服装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2014年初,宁波百强企业——宁波长隆集团公司在青山湖区投资建厂,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目前,基地生产的T恤衫90%以上出口中东、南非、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南昌市在青山湖区打造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已建成一个高端化、时尚化、国际化的针织服装研发、时尚发布、会展和交易中心。未来5年,南昌市针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出口企业总数1600家,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出口创汇总额18亿美元,培育8个中国服装名牌、10个江西服装名牌。

  江西日报记者 李冬明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