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开讲:从APEC看G20

16.11.2014  21:27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打上浓墨重彩的“北京印记”后,习主席又跨越半个太平洋,来到澳大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这应当是习主席今年最后一次峰会外交了。

  从APEC的主场外交紧跟到G20峰会,中国声音一次又一次响起,中国智慧一次又一次闪光。中国在国际舞台不断“发大声”,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有关。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迄今难消,世界经济结构失衡难以解决,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受阻。在此背景下,各个主要经济体都在试图通过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拉动外需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中国的情况同样如此。中国经济由国际金融危机前接近两位数的高增长转为7.5%左右的“新常态”,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拓展外部经济空间成了重要的战略选择。由此,中国频繁地开展双边(如中韩和中澳自贸区谈判)和多边(如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的对外合作谈判。

  中国的情况还有其特殊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虽受影响,但体量仍逆势上升为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量升至全球首位,“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的杂音不时出现。中国经济与外部深度融合,意味着更易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游戏规则”调整的影响。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APEC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最高级别、范围最广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论坛的角色就凸显出来。亚太经合组织涵盖中美俄日等21个经济体,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贸易额都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左右,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的推动和协调下,本次APEC北京会议取得重大成果。习主席在会议期间首次提出“共筑亚太梦想”的目标并提出“四点主张”,许多都作为APEC经济体的共识体现在会后的两个成果文件上。不仅如此,会议最重大的两项成果,中国也贡献良多。

  其一,APEC经济体批准了“北京路线图”——以“联合战略研究”的方式,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进程。考虑到这一进程此前因各经济体意见不一而被搁置,同时美国正力推自己主导、中国尚未参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其二,APEC经济体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决心在2025年前实现加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的远景目标,并完成共同确立的具体指标。这一规划与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吻合,意味着中国的国家战略在地区层面得到了积极回应,意义重大。

  可以说,中国成功地引领了亚太区域合作方向与政策制定,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在亚太治理中的发言权。如果说,APEC是一个成员限于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治理平台,那二十国集团(G20)就是一个覆盖面更广的、全球性的治理平台。G20由西方七国集团、俄罗斯和中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组成,经济规模约占全球90%,贸易总额占全球总量的80%。

  习主席出席G20峰会,虽然与APEC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同样是为了提高中国对全球经济事务的影响力和塑造能力,打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经贸和投资环境,推动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