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能成为干部的一面镜子——曾建先进事迹启示录(上)
编者按
中组部近日作出决定,追授曾建“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要求在全国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曾建同志学习活动。8月28日,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视频会议在南昌召开,广大党员干部再次被曾建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
2月23日,江西省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曾建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年仅58岁。本报6月30日一版推出《立身为竹写赤诚》,报道了曾建忠于事业、拼命奉献、务实为民、清正廉洁的先进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曾建为什么能这样做?他为什么能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成为人们心底温暖的回响?广大党员干部如何接过标兵的接力棒?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再次前往吉安,沿着曾建工作、生活的足迹,探寻他无悔人生的精神答案。
宣讲过程中,报告团成员几度哽咽,主持报告会的领导干部热泪盈眶,台下听众无不动容,致敬的掌声一次次响起……8月28日,江西省组织人事系统学习曾建同志先进事迹视频会议在南昌召开,广大党员干部被曾建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
见贤思齐、对标学习,人们不禁追问:曾建为什么能够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好干部的标准,模范地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他的力量源泉来自何处?
红色土壤培植了忠诚信念
曾建生活工作的井冈大地,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的斗争历史只有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但是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4.8万余人。
一个细节让曾建的妹妹曾华至今难忘。“小时候,每逢假期,哥哥会带我们去几十里外的姑姑家住些日子。每次,哥哥都要带着我们到与姑姑家一山之隔的一个墓地拔草、扫墓。”
长大后曾华才知道,那是张龙秀烈士的墓。张龙秀的儿子陈正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过新中国首任江西省委书记。敌人抓住张龙秀,用梭镖在她身上刺了28个洞,威逼她劝陈正人投降,张龙秀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曾华说,哥哥上学时喜欢看张思德、雷锋、邱少云等英雄模范的传记,家里有很多这样的书,他不仅自己看,还给兄妹们讲。
正是这些红色的点滴记忆,奠定了曾建忠诚信仰的思想根基。这种红色精神在他稚嫩的心田播种生长,成为他一生追寻的方向。
“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党的好干部,曾建是其中一个。”江西干部学院教师朱雪冬说,曾建去世后,江西干部学院在该院的经典课程“井冈山精神代代传”中,新增加了曾建的先进事迹。
历史与现实血脉相通。“在授课中,我们发现,年龄相距近半个世纪,曾建和中组部原副部长、井冈山女红军曾志老大姐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朱雪冬说。
一次,女儿陶斯亮问曾志:“如果让您再选择一次,您选什么样的男人?”她认认真真地考虑了一会说:“他首先必须是共产党员!”曾志在井冈山有一个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儿子,直到2000年儿子去世,依然是农村户口。
同样,女儿到了找对象的年纪,曾建只有一个要求:必须是共产党员。曾建的弟弟妹妹下岗,但他从不拿手中的权力为亲人谋取半点好处。
曾建把忠诚融入血脉,将信仰刻在心间。有老领导曾开玩笑地评价说:“他是典型的职业革命家。”很多同事则在背后叫他“曾克思”。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都有共同的成分。“井冈山精神的孕育滋养,红色基因的传承弘扬,成为了曾建坚定信念、敢于担当的重要力量源泉。”吉安市委书记王萍说。
良好的家风塑造了高尚人格
“对事业执著投入、严谨认真的家风,塑造了曾建高尚的品格。”熟悉曾建的人都这样说。
曾建的母亲刘樟英曾担任过遂川县政协副主席,是两届全国“三八”红旗手。“妈妈是个工作不要命的人,生了我们兄妹四人,总共休息了不到一个月。”曾华说。
“曾建的先进事迹,像极了他的母亲!”井冈山报记者严爱群在整理报社历史资料时发现,1980年,井冈山报的前身《吉安通讯》曾对刘樟英的先进事迹进行过报道。这篇《我们的贴心书记》的报道,记录了刘樟英爱民为民的几个故事:当时,刘樟英任遂川县枚江公社党委书记,听说一个群众得了肝炎,她步行十多里给送去草药;看见五保户拄着拐杖捡柴,她就挑了好几担稻秆给送去;群众房子失火,她跑去安慰,并发动大家进行捐助,帮助重建了家园。
在曾华眼里,母亲对兄妹四人要求很严格。“妈妈不让我们随她住在乡镇里,专门给我们在村里租房住,并让我们从小学会养猪养鸭,自食其力来赚学费。”
几十年来,全家一直有个规矩:每年大年夜,全家人围在一起开家庭会,逐个汇报一年来的成绩,畅谈来年的打算。这个看似平常的惯例,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们不能混日子、也不敢混日子。
这样的家风,深深影响着兄妹四人特别是作为长子的曾建。工作后,曾建常说,“宁可身体透支,不让工作欠账”“做人要清白,尤其是当干部,更要勤政廉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当市政府搬进新办公楼时,因为重病在身,为了在电梯停运时好走楼梯加班,曾建要求把原本安排在8楼的人社局换到低层。
当别人为春节能放假休息高兴时,曾建却在家里总念叨着怎么还不到上班时间。
当生命的最后时刻,从昏迷中被抢救过来,曾建听说身边医务人员中有位从省城请来的医学博士,他忘了病痛,转而介绍起吉安的引才政策,邀请这名博士到市里新建成的医院工作。
1997年,曾建的弟弟下岗,弟媳又没工作。后来,大妹也下岗了,妹夫收入微薄,迫于生计,姐姐就去农贸市场卖菜。曾建只是在生活上接济、帮助,并没有帮着安排工作,对此,家人都表示了理解。
由于家人的支持,当有亲戚来找曾建安排工作时,曾建就毅然拒绝:“我帮也帮不了。你去看看,我的大妹妹还在农贸市场卖菜呢!”此后,渐渐就没有亲戚来托他办事。
严格的“修炼”成就了崇高品质
哪怕白天的工作再累,曾建晚上一定会抽出时间读书、思考。他不打扑克,不玩麻将,春节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别人都在走亲访友,他却在家里看《资本论》。曾建的办公室、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还有一摞摞报纸,上面满是勾勾画画。全家都跟着曾建养成了每晚看“新闻联播”的习惯。
如果说家风和历史的积淀铺就了曾建的精神底色,那么,他的自我严格“修炼”,则更加锤炼、升华了他的党性。
曾建在组织人事部门工作13年,分管组织工作5年。身处组织系统这个好环境,曾建更加注重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格锤炼党性。他先后参与并组织单位党员干部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党内重大主题教育活动,自己认真加强学习锻炼,让自身的党性修养得到了彻底的洗礼。
通过理论武装头脑,曾建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曾建身边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他的座右铭:“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生病住院,曾建努力悄悄地不告诉同事、朋友。偶尔有熟人知道了前来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当面推不掉的,事后他就附上一封感谢信,和慰问金一起退回去。
在峡江工作时,爱人去峡江县看望他,曾建硬让爱人乘三轮车从车站到县委。一位亲戚要到老家遂川县当县长,曾建连忙赶回老家召集全家开会,要求不许找亲戚办任何私事。
在市工信委任职时,曾有一个企业老板塞给他50万元,提出要给单位作为公用经费,希望能拿到国家相关补贴项目,被他严词拒绝。
树高千尺有其根,江流万里有其源。曾建的先进不是偶然,正是厚实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自我的从严修炼,塑造了曾建。而这无疑对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