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抱父看秧歌”让孝心回归本性

11.03.2015  01:33

  近期,陕西延安市举行一年一度的“延安过大年”新春秧歌大汇演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市民及游客前来观看。一对父子由于离演出点过远,为了看秧歌,中年的男子和父亲挤不到前排,儿子就抱起年老的父亲,让父亲的身体高于自己,看秧歌。感动网友。(3月9日中国青年网)

  孝心源自人性本然。从“”的字形看,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孩子托起老人,就是对“”最原始的解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儿女孝敬父母长辈,更是天经地义。“抱父看秧歌”之所以令人感动,正是人们从中看到了孝、看到了情;它朴实无华,不加修饰,击中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处。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等名言警句,也有“芦衣顺母”“卧冰求鲤”等经典故事,孝老敬亲一直为人们尊崇。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不缺少“抱父看秧歌”之类感动,但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进入“新常态”下,许多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太注重个人设计,而忽视了对父母的关爱。

  也许,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父母长辈不缺什么。殊不知,他们普遍缺少的却是精神上的慰藉与温暖。不少人似乎忘了小的时候,父亲也曾抱起自己“看热闹”,为了看得更清楚,甚至还骑在了父亲的肩头。如今,我们已长大了,有力气了,是否也有过“抱父看秧歌”的心思和行动呢?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去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戳中无数人的泪点。如今,这组“抱父看秧歌”的图片,能否再次引发我们对孝老敬亲的检讨与反思呢?

  心理学家指出,人到垂暮之年,情感脆弱,害怕孤寂。对子女而言,物质给予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精神赡养。有网友说,想起小时候骑在爸爸脖子上看表演,那时觉得父背如山,现在要向这位儿子学习,长大了,就该孩子当爸爸的靠山!进一步说,当“抱父看秧歌”不再是一种感动,而是一种司空见惯与天经地义,孝老敬亲便回归到了人性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