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泉:让“大学黑户”无门可走

25.05.2015  12:32

  毕业季,站在熟悉的公寓楼下,22岁的张鹏愤怒、无奈。在武汉大学度过美好“大学”生涯后,竟发现花15万元换来的4年大学可能是一个骗局,没有毕业典礼,也没有武大的毕业证书。到手的是一纸假借别的学校名义的假毕业证书。(5月22日《长江日报》)

  冷清课堂之后的一次点名,结课考试之时的那种惴惴不安,论文答辩之后的如释重负……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共同构成了人们对于大学时代的彩色记忆。然而张鹏的大学生活从开始就是一个黑色的谎言,15万元换来不是梦寐以求的大学文凭,却是无法重来的四年青春。

  或许张鹏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察觉到自己受骗,只是碍于面子和侥幸心理才一直没有揭穿骗子的面纱。老师点名时从没有名字,他们视若无睹;结课考试后从未告知成绩,他们保持沉默;论文答辩没有指导老师,他们得过且过。对于他们而言,上课、考试和论文答辩都只是次要的,拿到武汉大学的大学文凭才是他们的最终诉求。只有骗子触及他们的底线时,他们才会想有所行动。纸是包不住火的。当他们临近“毕业”之时,却迟迟不见大学文凭的踪影,这时他们才想到向骗子寻求解决方法,并最终使这场近四年的招生诈骗露出水面。

  当今社会上普遍有种“走偏门”的不良风气。排队读幼儿园要“走偏门”,上重点高中也能“走偏门”,普通百姓自然就觉得上重点大学也能走“走偏门”了。再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多数家长也觉得花15万买个重点大学文凭挺划算。

  武大继续教育学院称与涉案做自考生生意的某公司无关,我们相信和希望这是事实。可是骗子又是如何将张鹏他们安排进了武大学生宿舍的杂物间内?“中间人”从哪里获得的课程表?负责管理张鹏他们的“辅导员”,为何在学校呆了近4年而没有被校方发现破绽?这些都暴露了高校管理中的一些严重问题。

  某些高校曾为了迎合社会大众对于大学文凭的强烈需求,也曾暗地里盘算起自己的“生意经”,给投机者开了一扇“偏门”,从而给非法招生留下了实际操作的空间。要想真正杜绝“花20万读4年武大竟是黑户”这类现象的出现,还得从制度上出狠招,堵住非法招生的”偏门“,让“大学黑户”无门可走,这样骗子们自然无钱可赚。其次,有关部门应对这类事件进行彻底清查,追究涉事者的相关责任,方能还给大学校园一片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