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贵:楼盘“建与拆”不能逃避之责

03.07.2015  20:25

  一块规划为农业项目的科研用地,在两年时间内“疯长”出17幢违法建筑,并向以东北为主的多个省市的购房者销售了1000多套商品住房。从“种菜”变异成“种房”,该项目违法获利数亿元。(7月3日《北京晨报》)

  465.09亩土地,建成将近两千套商品住房,可是全部建筑自始至终没有任何报批手续,但以“以租代售”的购房合同向业主售卖时,竟有1382户业主买了。相关部门表示合法正规的小区楼盘应该“五证俱全”,由于此小区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属于“三无楼盘”,需全部拆迁。业主担心房子被拆掉,便到相关部门投诉,并在网上发帖。

  业主不惜花养老钱买了房子,却面临被拆的困境,结果固然可悲。此事放谁身上,都难以接受,因此业主投诉,网络上发帖反映遭遇,行为固然可以理解,试想若业主能够识破开发商的技量,或许能逃此劫,避免陷入此种困境。可业主居然信了,有1382户,平均一户有3人的话,有四千多人,然而这些人中竟然没有一位懂法、知法,在购买房时向开发商讨要资料,多看几项指标,多问几个为什么,识破此骗局,是楼盘“建与拆”可悲之一。

  那么此结果是否代表业主太傻,太容易被骗呢?一位业主表示“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看上去很正规的大型楼盘却是违法建筑?”,还有很多业主表示都是在看到开发商跟三亚市农业局下属单位优质蔬菜开发中心签有合作协议,因相信政府部门才买的房子。换言之,既然是与政府合作的,政府做为人民的代表,有什么好怀疑呢?万万没想到,政府成了商人的棋子,或者说政府成了某个人、某些人攫利的工具,他们打着“官方”牌子,就是为了骗,这是楼盘“建与拆”可悲之二。

  官商勾结是民生工程大忌,结果不仅损害人民的利益,更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中伤。可以想象,如果监管部门,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制止,或在建设之初,或在建设之中,或在业主买房之前,那么也不会有一千多户业主受骗,造成业主投诉,网上发帖,继而发酵。事实上,恰好是在楼盘建好了,人民花了钱买了房,此时相关部门才公布是违法建筑,才在房屋贴上“”字,此是违规建筑需要折迁,这是楼盘“建与拆”可悲之三。

  三个可悲使楼盘陷入“建与拆”困境。因此做为业主,酿成此结果,你亦有三分不是,业主买房应该多留个心眼,在相信政府之时,当辩识伪面孔,伪招牌,一些商人正因利益驱使打着“”字招牌行骗的;而做为政府,不仅要坚持从严治党的要求,严肃党规党纪,更应该多去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基层干部工作状况,听一听人民的声音,这才是预防腐败、执政为民的表现,否则总等着事件被曝光后强制执行,中伤的是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