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贵:莫再把“80后”标签化

05.05.2015  13:25

  在今年五一前夕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其中有一位来自中纪委。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日前披露了这位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中纪委处长的有关情况。(5月3日《南宁晚报》)

  笔者查阅一下资料。高玉洁,女,1981年9月出生,曾参与办理的案件之一有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田凤岐违纪违法案,那年她21岁;23岁时先后参加了包括6件省部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在内的20余件各类案件的审理工作;目前任职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调研处处长。这样年龄与工作经历,在一些人眼里可能是正常的,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可能就有点不正常,当贴上“80后”的标签,在不正常人的眼中就更不正常。

  在相当长时间内,80后是受“排挤”的一代。他们生于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由于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也被冠以最经不起挫折的一代。脆弱、敏感,是给予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标签,由于他们又是个性张扬、不服输的一代,叛逆也成为他们身上的特殊符号。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人们提起80后,这些特点像条件反射一样,瞬间就蹦了出来。当人们提起“80后”当上“中纪委的某处处长”,更是“了不得”。

  其实脆弱、敏感、叛逆是人类共性特点,只不过有的隐藏着,有的在特殊的环境影响下呈现的。做为60与70年代的父辈,他们是历经灾难,在处事时就显得更从容、淡定,而对于新一代人往往在经历小问题就表现出不堪一击,总被示以不屑一顾。不可否认,生活在60与70年代,受过不少苦,在新时代,同样有不少的挫拆、挑战,而且在信息化的时代,变化太快,纷繁的变化往往猝不及防,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特点也就稍微明显而己,但万不该把“80后”标签化。

  高玉洁事例便说明了这个问题。她的工作经历,不仅展示80后同样有能力,而且工作更有干劲,如搜集数据的能力,自己的婚礼竟然缺席,怎么都值得敬佩。然而对于她己经当上中纪委的调研处处长之职事来说,是应该庆幸的,庆幸中纪委领导在选拔人才方面没有因时代的标签否定她,而给他锻炼成长的机会,让她在众多资历深厚的党内老人中脱颖而出。因此针对此事还值得反思,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是否都能像她一样幸运。

  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最年轻”标志的干部,如“最年轻厅级干部”、“最年轻市长”、“最年轻镇长”......可在这些人担任该职位时,往往会遭到公众的质疑,比如背景说、能力说、论资排辈说。公众的质疑无可厚非,公民有监督的权利,但监督的权利不能做为优秀干部的晋升的拦路石。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能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还是那几个人,是只他们的能力强,还是什么原因,为什么那么多青年人,只有那么几位身居要职?

  因此笔者觉得,“80后”的标签己是老皇历,应该翻过去了。在时下的党政干部队伍中,各部门应敢于提拨年轻的干部,不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年轻人有思想、有活力,对于体制内的东西,他们可能有更多的想法,这样不仅能锻炼年轻人,也能保障党内干部后继有人。这也是通过高玉洁事例应该反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