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贵:“进城”的“阵痛”只是一个阶段

07.07.2015  12:35

  近千万外来务工群体在为深圳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南都记者日前从深圳市总工会获悉,其曾主持的一项“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深圳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没有务农经历,一年也难得回一趟农村,渴望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农村回不去,城市又难以融入,不少外来务工群体都存在身份认同危机。(7月6日《南方都市报》)

  城市都市化是城市发展现象。随着都市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乡村,进入城市。这是思想解放、观念改进的结果,是可喜的。而“人与城”的融合中,也暴露不少问题,比如人在城的定居问题,农村留守问题,又让人感到辛酸、无奈与疼痛。这并非他们不努力、不吃苦,而是尽管努力了,吃了不少苦,依然难以立足。许多人在城市工作了十几年却连落脚的地方还不能解决,以及由于想在城市买房定居,对留守乡村的老人与儿童又缺乏照顾,又引发各种留守悲剧。

  此种现象是如今社会面临的尴尬。对此,大家常抱怨房价太高,诋毁政府管理不到位,其实近些年政府一直积极改变此种现象,比如推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政府为帮助大家买房,多次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还有给予农村及农村建设各种补偿。不得不说的现实是,许多人在城市依然买不到房,留守问题依然存在,即便政府解决买房的问题,可人民还会陷入“买了房后贷款压力太大”困境。抱怨、诋毁,都减轻不了疼痛感,因为问题在自己身上。

  城市都市化步伐很快,并不代表你进了城就能赶上此步伐。一则人与人之间的能力、适应力的差异,是切实存在的;二则城市的容量有限,宠大的人流进城,激烈竟争造成融入门槛的提高,是不可控的;三则中国经济真正步入正轨只有三十几年,想在这么短的时间保障所有人都能顺利融入城市,是不可能的。种种迹象表明,“进城”的“阵痛”是有的;喜欢城市,想在城市落脚,就必须承爱“进城”的“阵痛”。

  但“进城”的“阵痛”只是一个阶段。中国在1978推行改革开放,经济真正发展只有三十几年,整体水平虽然提升,但要人民经济达到“购房无忧”需要过程。还有人与城市融合的过程,每个人进城都需与城市融合,这就像破茧而出的蚕蛹,想钻出自己设的壳,而破茧的动作需过程。许多人从农村走出乡村时一无所有,走进城市还未固定,便想在大城市挣大钱,要在城市买房,从某种程度讲,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你都不了解城市,谈何定居。

  然而这并非说城市不接纳你。只要破茧的毅力与决心在,那么在城市的落脚的希望是有的。从另一角度讲,在城镇化逐步深入,城市与乡村的差距越来越小,当城市都市化逐渐饱和,进城热会逐渐降温,取而代之的是乡村回流。如今人们之所以向往城市,是看到城市的便捷化,乡村也有特点是城市所不能比的,比如环境。在随着乡村的建设发展,便捷度将越来越高,这样相对而言,可能人们更倾向选择乡村。这在进城热降温后,你或许还不愿进城。

  因此,“进城”的“阵痛”是有的,但并非不可避免,并非一直让你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