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贵:青年“旅馆”变“宾馆”谁会同意

09.07.2015  10:46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苍山洱海、风花雪月,大理一直是许多小清新旅游的热门选择。不过,如果住在大学宿舍游玩大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近日,大理大学公布暑期将向社会开放学生公寓作为青年旅舍,提供近600个房间、3000床位给游客住宿。教书育人的大学摇身一变成了青年旅社,引发了较大争议。

  随着学生资源减缩,生源不足成为各大院校面临的问题。对名牌、重点高校而言,可能生源不足的现象并不显著,因为他有降分的备选戏码,较普通大学而言,可能就十分严重。一方面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以为上普通院校,不如早点就业;另一方面近几年高校扩建,使得在当前环境下,校园资源出现富余。如何合理利用富余资源,对学校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资源是不应该闲置的。如同大理大学的两栋学生公寓,600多个房间,完全闲置,无疑是资源浪费。其次将闲置资源有效利用可以筹集资金。若说担心招徕外来人员,引起安全隐患。但增加安全管控,是可以避免的。为了安全,将资源闲置,是饮鸩止渴。试想,600多个房间,若有效管理使用,能筹集多少资金,帮助多少学生?

  利用闲置资源是必须的,大理大学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那么用就涉及到怎么用,如何用。如报导中大理大学推出的青年旅馆,为青年人提供一个落脚地,是不错的方案。我们要看到,如今城市中有许多“流浪”的青年人,他们因为刚走出学校,囊空羞涩,当到另一所城市时,总选择逼仄的环境落脚,例如“胶囊旅馆”,安全十分令人担心。所以学校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落脚地——像曾经的学校宿舍一样,无疑很贴心的。

  话说回来,既然是旅馆不是宾馆,既然是为青年提供的落脚地,那么就应该以这群人的消费能力为准。这些青年人,许多刚刚毕业,他们积累的财富有限,旅馆报价应以此群人的消费能力为准。大理大学的报价,四人间80元/天,六人间100元/天,这样的标准从何而来,做为一名己毕业三年的青年人来讲,我仍承受不起。与其住80元或100元的青年旅馆,倒不如狠心住宾馆,或者“胶囊旅馆”更划算,宾馆服务好环境好,胶囊旅馆便宜多了。

  既然这样,青年旅馆的存在就失去意义。其实青年“旅馆”价位80元或100元,己相当“宾馆”待遇,此举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不是为了多数人。因此此方案遭遇多数人非议是必然的。做为学校,应该看到非议的关键点,而不是纠结于闲置资源被利用,会引来的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哪里没有,关键是加强管理。打着为青年人服务的幌子,让青年“旅馆”变“宾馆”,服务的少数人,而多数人依然享受不到,那么谁会同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