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渝水区仙来学校“乐活”课改力促教学相长

19.04.2016  10:53

  每到周三下午,仙来学校的学生们就乐翻了天:副课改成社团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各功能室里,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一起上课……这种“走班制”课改,在学校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这是该校率全省之先正在探索实践的课改新模式——“乐活课程”。

  作为渝水区课程改革试点校之一,近年来,仙来学校努力创新绽放个性的九十分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提升。

  释放孩子个性

  书法室里,翰墨飘香,同学们正挥毫泼墨,书写着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十字绣教室里,孩子们一针一线地忙活着,灵活娴熟的动作令人啧啧称赞;朗诵班上,童声朗朗,学生们正抑扬顿挫地抒发着情感;还有那一朵朵美丽的绢丝网花、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一个个活泼矫健的运动身影……乐活课堂,点燃着每一个孩子学习的热情,学校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盈着多彩的元素与快乐的音符。

  这学期,对仙来学校近1200名小学生们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每个星期三下午的“乐活”课堂了。声乐、舞蹈、美术、书法、剪纸、编织等26个多彩纷呈的社团班开课了,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

  丰富的课程内容也激发起了孩子们的热情。“以前我的字写得歪七扭八的,这次我就报了毛笔班,和老师学了握笔姿势、笔画,每天坚持练字,现在字写得好看多了,爸爸妈妈还表扬我了。”五(1)班的晏志星高兴地说。

  因兴趣,主动学

  通过借鉴吸收外地成功经验,今年一开学,学校设计并实施了16门“乐活课程”,利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开设了硬笔书法、美术、朗诵、礼仪演讲、舞蹈、声乐、毛笔、剪纸、羽毛球、编织、十字绣、篮球等26个社团活动班,并外聘教师开设了葫芦丝笛子、绢丝花、鼓号、桥牌等项目课程。所有课程均打破班级界限,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长自主选择教学的课程,学生通过“走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同时,学校还制定了课程改革初级阶段工作方案和教师考核体系,鼓励教师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学科技能辅导培养学生的特长,形成课改自身品牌特色。学期末,学校还将开展“六一”社团成果展,对“乐活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展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课改走向深入。

  倒逼教师成才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挖掘、稍加引导,就能开发出一门门课程来。”简蜂表示。

  在推进课程改革中,仙来学校充分发挥并利用好教师的兴趣和特长,不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促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提高,提升专业水平,实现教学相长,而且有力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教学成效的显现。

  想要教好学生,势必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乐活课堂上,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强了。对课任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无形无声的激励。开设乐活课堂,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课老师同样也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