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防过度干预

16.12.2013  14:52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对于城镇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来说,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能够在城镇中享受到平等体面的生活,才能真正增强城镇的吸引力。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城镇化事关国家发展,也关系广大百姓的生活。过去一些地方曾出现过以行政力量强推城镇化的情况,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直接伤害群众切身利益。中央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要扭转行政过度干预城镇发展的错误思路,通过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更多农民主动投身城镇化浪潮。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造城,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违背群众的意愿。行政主导下的城镇规模超出其承载能力,“城市病”日益突出,不仅没有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反而给未来发展埋下隐患。同时,在大拆大建之下,城市里原有的一些历史文化遗迹没能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的自然风貌也遭到破坏。过度强调行政力量主导的城镇化,看起来红红火火,实际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抛弃了以人为本,城镇建设再快也只是粗放发展,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仍旧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人为制造不稳定因素。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但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在这种“半拉子城镇化”的现象下,被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没能平等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户籍的限制导致权利缺失,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找不到家的感觉,城市顶多只是“驿站”。这样的城镇化是不稳定的。

  事实上,城镇化之所以对很多人具有吸引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城镇代表着更好的生活。由于在经济、社会等方面长期存在城乡二元体制,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城市就意味着更优越的生活条件,这也成了不少人离开农村走进城市的初衷。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能够融入城镇生活,享受城镇建设带来的便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镇中稳稳立足,过上富足且充满安全感的生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以及“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给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指明了方向。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对于城镇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来说,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能够在城镇中享受到平等体面的生活,才能真正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城镇化也是人力资源在城乡之间自主流动的一个过程,过度的行政干预,只能让这个自然历史过程变得曲折坎坷。(评论员 娄士强)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