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国土资源局以务实举措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2.04.2016  19:44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十三五”确定的主要目标,土地资源又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为合理、节约利用好土地资源,市国土资源局多项举措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科学编制《赣州市“十三五”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推进“多规融合”,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结构和布局,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增加生态用地;将规划指标重点用于特色生态经济、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将集中连片、水源丰富的耕地,水库水面、生态公益林等禁止建设区,优先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构建由基本农田、山体、湿地、水系和重要文化线路构成的完整生态网络;对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生态项目等仍保留农用地用途且须征收为国有的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不占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可办理只征不转手续。

二是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保障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优先安排社会民生、扶贫开发、新产业新业态、优质工业以及国家扶持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发展用地;健全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三项试点”长效机制,有序推进增减挂钩试点,充分发挥土地开发复垦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力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恢复治理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能力。

三是加强国土资源保护。积极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构建约束性、建设性、激励性保护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将全市577.5万亩耕地保有量和486.3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逐级分解落实,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稳步推进土地开发和“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信贷支持土地开发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为未来三年促工业、稳增长项目开发储备18万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提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资源保障。

四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全面开展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各类不动产登记信息进行整合,对各类登记软件系统进行融合、对接,做好现有登记发证管理系统完善升级,以及开发新的不动产登记发证应用系统工作;到2016年底,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与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有关内容实时互通共享、查询和管理等功能。

五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提高节地水平;加强对入园项目产业政策、用地规模、投资强度标准管理,严禁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两高一低”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供地;大力推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地方式,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加大建设用地专项清理,对已交地的项目,未动工开发满1年不满2年的,按照土地出让价款的20%依法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2年的,依法收回并重新安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