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发姿态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11.03.2021  16:22

3月10日晚,我省全国人大代表林印孙在北京住地接受云访谈。本报记者林 君摄

  嘉宾:

  胡汉平 全国政协委员、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刘木华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

  左香云 全国人大代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

  林印孙 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本报记者 游 静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

  “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

  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如何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勇争先、走前列?3月10日晚,我省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接受云访谈,畅谈以奋发姿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准确识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关键词: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西明确提出,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前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胡汉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面对这个责任更大、使命更光荣的重任,我们要准确识变,在把握机遇中应对挑战,用好江西绿色生态、地理区位这两大优势,聚焦“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前列”的目标定位,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刘木华:“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三农”工作步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找准坐标、找准方位、找准靶心,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业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要抓紧补足发展短板,积极发挥特色优势,努力发掘潜在优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接续奋斗: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关键词:要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左香云: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在神山村,我们通过建设茶树菇种植基地、成立电商协会、提升旅游软实力等举措,不断拓展致富新门路,既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促进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林印孙:正邦集团的使命是情系“三农”、造福社会、以正兴邦、强企富民,我们通过产业帮扶、提供就业、慈善捐赠等形式,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当中。接下来,我们要不遗余力、保持热情、加大投入,继续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努力做好政策、机制、规划的衔接,在帮扶资源和帮扶力量上对脱贫地区进行更大倾斜和投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汇聚合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要充分认清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职责和使命,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胡汉平: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通过坚决夺取粮食丰收、全力保障“菜篮子”供应、全面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着力提升乡村产业能级、切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不断优化农产品产地生态、巩固提升禁捕退捕成效、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重点改革、持续深化“五型”政府建设等举措,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左香云: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认为要加强乡村振兴的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振兴的实绩考核,建立推进乡村振兴的协调机制。牢牢把握农业农村工作的主动权,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使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刘木华: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我认为“十四五”期间,要加强乡村规划,规划要注重整体性、统一性和持续性。要进一步做强乡村产业,巩固脱贫成果。要通过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生活便利化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和优惠政策措施吸引人才走向农村,构建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林印孙: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在“十四”开局之年,我们要在生猪养殖方面实施倍增计划,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智能化、数据化养猪,提高劳动效率,带动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加强乡村人才的培训,培养和支持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农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乡村企业人才,引导高技术人才“回流”“下乡”。继续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帮助农村改善水、电、路等设施条件,建设新时代“五美”乡村,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