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同抗日到相濡以沫——抗战夫妇阎玉凤阎玉辉的故事
阎玉凤和阎玉辉夫妻合影
开栏的话
他们,曾经紧握钢枪,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奏响了一曲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英雄凯歌,书写了一首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壮丽史诗。
如今,战火和硝烟早已褪尽,但他们身上那种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战老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福彩公益行·走近抗战老兵》栏目,让我们共同感悟他们的人生故事。
这是一对抗日伉俪,丈夫叫阎玉凤,妻子叫阎玉辉。
70多年前,他们一个在前方,一个在后方,共同抗击日寇。他们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人生60个春秋。今年7月1日凌晨4时许,阎玉凤因为心衰永远离开所有爱他的人。
“生病住院期间,父亲一直惦记着9月3日将在北京举办的胜利日阅兵,他想通过电视亲眼看看那个场面,但还是没有等到这一天的到来……”7月24日,在抚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的宿舍楼里,女儿阎新民向记者讲起父亲,泪水无声地滑落。
这是一套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家里的陈设依然保持着那个年代的印记。贴在客厅墙上的一面党旗和一面国旗,十分醒目。“父母亲一搬进这个房子,这两面旗就贴在墙上,快30年了。每天早上,父母亲起床后都会坐在椅子上,凝视着这两面旗两三分钟。”阎新民说。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为了培养抗战干部,从学校挑选一批优秀学子到中国抗日军政大学13分校学习。当时在山东省栖霞县师范就读的阎玉凤有幸被选上,成为八路军中的一员。在那儿,阎玉凤等一批有志青年接受党的教育,成为抗日战争的生力军。阎玉凤随部队坚持敌后抗日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一个小村庄。由于叛徒的出卖,部队遭受到日本鬼子的围堵,在当地群众的密切配合下,部队英勇作战,成功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70多年前的齐鲁大地,处处回响着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枪声,虽然与阎玉凤不在相同战场,但阎玉辉在后方做了大量抗日工作。
18岁阎玉辉就参加了妇救会,当上了青妇会主任。阎玉辉回忆,当时她所在的村庄离县城有20多里,日军在离村子3里远的地方建了一座碉堡,经常来村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一次,接到上级情报,日军要来村里扫荡。听到消息后,天还没亮,阎玉辉便吹响口哨,将附近几个村庄的妇女聚集在一起,在公路上挖坑装陷阱。当鬼子开着军车大摇大摆前来扫荡时,军车陷到了陷阱里动弹不得。
在八路军抗击日本鬼子的战斗中,阎玉辉和村里的妇女纷纷上前线抬担架,走山路、过大河,把一批批伤员送到了后方。为了迷惑日本鬼子,她和妇女们在铁桶里燃放鞭炮,吓得鬼子胆战心惊。八路军没有鞋子穿,她就和村里的妇女一道,一针一线赶做布鞋。
平时,阎玉辉组织村里的妇女学习文化,办夜校,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她还动员村民积极参加八路军,报效国家,打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粮食不够吃,她就和大家一起做泡面、千层饼,送到前线。
共同的抗日经历,共同的革命信仰,让阎玉凤和阎玉辉于1956年走到了一起。阎玉辉告诉记者,阎玉凤喜欢看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常常读报给她听。他们还常常一起看抗战纪录片。阎玉凤耳背,她就充当阎玉凤的电视“解说员”。《义勇军进行曲》《北京的金山上》《东方红》等一些歌曲,是阎玉凤喜爱听的歌曲,她便常常唱给他听……婚后这种平凡又幸福的生活,一眨眼就60年。
孙子阎富江从一个带锁的橱子里拿出一个盒子,里面是爷爷生前的“宝贝”——八九块大大小小的奖章和纪念章,这些依然闪闪发亮的奖章和纪念章,将记者的思绪带回到抗战时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爷爷虽然走了,但他身上那种英勇不屈、顽强抗争、不畏牺牲的抗战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也会将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阎富江说。(记者 邱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