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商务工作年终述评之十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开创利用外资工作新局面

24.12.2013  13:13

一、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2013年,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平稳回升,从2月份起已经连续10个月单月吸收外资保持正增长,1-11月,外商投资新设企业20434家,同比下降9.19%;实际使用外资1055.06亿美元,同比增长5.48%  ,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吸收外资的产业和区域结构逐步改善,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首次过半,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逐步提高,作为引资重要载体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过半。 1-11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42.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04%,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1.42%。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14.58亿美元,同比下降  5.71%,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下降至39.29%。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63亿美元,同比下降12.01%,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1.48%。

   二是欧美对华投资回升较快。 1-11月,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1.62亿美元,同比增长8.6%;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6%。香港对内地投资稳步增长,增幅达9.92%;日本和韩国对华投资增幅回落,分别为2.29%和8.57%。

  三是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 1-11月,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1.99亿美元,同比增长9.52%;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81.64亿美元,同比增长5.17%;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43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  83.6%、8.7%和7.7%。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当月东部吸收外资出现回落,降幅为3.77%。

  四是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截至目前,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已达到200家,其中东部地区96家,中部地区58家,西部地区46家,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布局。今年上半年,全国200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82亿元人民币,第二产业增加值229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161亿元,财政收入6116亿元,税收收入5196亿元,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295亿美元,同比增长6.2%;实现进出口总额3655亿美元,同比增长5.2%。

   二、进一步推动投资便利化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们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稳妥开展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准入管理新模式。在试验区内,对于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资,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决定,暂时调整“外资三法”中的有关行政审批,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并指导上海市制定了试验区外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为下一步建立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适应我国国情的外资准入和监管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此外,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统一部署,继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取消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对外合作合同”的审批;同时,积极参与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认缴登记制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优化外商投资商事登记制度和流程;参与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缩小需政府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范围。

   三、内陆沿边开放步伐加快

  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是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主要内容。2013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一是修订出台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新《目录》共列500条目,较2008年版增加了89条,进一步推动中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二是研究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的管理办法,有序推进建设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是落实《关于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谅解备忘录》,启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工作;四是加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