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财“学雷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二十三——人文学院文化帮扶走进赣南十一县

04.09.2014  19:34

 

编者按:今年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51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在神州大地长盛不衰,已经成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也成为过去24年间我校卓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些年来,我校坚持每月开展学雷锋活动,迄今全校已涌现学雷锋事件近2000件,校属各单位单位评选出逾百万件先进事迹,形成了叫响全国的“学雷锋月月评”品牌。 近日,学校在全校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了《青春学雷锋,共筑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突出“意在善、贵在行”,有效地推动了学雷锋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常态化,在我校进一步浓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为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为此,新闻网即日起推出“学雷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展示江财师生精神风貌,敬请关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文化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扶贫办制定的《江西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方案》,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的统一部署的《关于开展2014年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今年暑假,人文学院组织13位教授、教师与60余名同学,先后十二次下赣南进行文化帮扶,足迹遍布赣州市上犹县、宁都县、安远县、兴国县等11个区县。本次帮扶活动旨在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在接受锻炼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跟党走、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以服务为己念以实践求真知,积极奉献,为地方文化艺术发展助力,切实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难题。
      送图书——百年树人
      针对地方上图书馆采购资金不够充裕、图书资源匮乏的问题,学院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联系采购供应商,如:黑龙江省同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同意以低于市场价格的采购价格为图书提供书籍,少儿图书的采购价为市场价的一半;另一方面,人文学院还积极与相关基金会联系。切实解决了图书馆图书资源匮乏的难题。
      送服务—— 雪中送炭
      学院师生针对赣南文化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方面提供了帮助。如:帮助上犹县图书馆整理了6个月的报纸,对报纸的日常管理、馆内存放、注意事项等进行了交流,;并对5000余册图书进行贴磁条、条形码、索引及电子化入库,用8天的时间完成了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近45天的工作量。而对于当地文化馆和图书馆网站的建设与维修,老师和学生们学以致用,竭尽所能地提供了帮助。
      送技术——授之以渔
      为方便偏远地区的乡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图书馆的电子书籍,帮扶团指定了老师和同学详细了解当地的图书馆网站管理系统,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于部分图书馆与文化馆缺乏技术人员、先进的数字图书馆设备无法发挥应有功能等问题,帮扶团成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同时对网站设备的安装和运行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解决办法。
      此外,人文学院还与地方图书馆、文化馆等建立了长期交流平台,随时随地为地方提供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专业人才匮乏的难题。
      送专家——塑造品牌
针对部分县文化馆在申报“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时遇到的困难,帮扶团专业老师提出一些具体意见,协助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并邀请江西省艺术馆的专家对方案会省提升。这对赣南5个县的“文化之乡”的成功申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安远县拟命名为采茶戏之乡、于都县拟命名为唢呐之乡、石城县拟命名为灯彩之乡、兴国县拟命名为山歌之乡、瑞金市拟命名为歌舞之乡。从六月下旬到九月长达两个月的时间跨度、从南康区到宁都县再到上犹县等11个县市区的地域跨度,帮扶团共计12次奔赴赣州,志愿服务的人数超过60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这次帮扶活动中,帮扶团成员们都切实了解到赣南区域文化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但大家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贡献自己的热情与力量,一步步地推动赣南文化发展前行。不仅为地方提供了文化发展方面的帮助,还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当地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欢迎与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社会服务的意识,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人文学院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