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鹞:“份子钱”疯涨源于虚荣心极度膨胀

15.11.2013  12:06

  11月10日,记者走上长沙街头分发问卷,受访者一听是关于送礼的调查,各种吐槽,各种纠结。调查显示,各类礼金开支中,结婚礼金以48%的比例拔得头筹,其次是生日、生子、乔迁、探病等。在每月的礼金花费方面,30%的受访者约为200元—400元,38%的受访者为500元—700元,32%的受访者甚至超过了800元。(11月13日人民网)

  我国在世界上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盛誉,从最早结集记述古代礼仪方面制度和理论的著作《礼记》算起,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礼仪规令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皇家祭祀庆典,还是民间婚丧嫁娶,都离开礼仪的制约。

  而送“份子钱”也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礼仪,当别人结婚、生孩子、做寿、去世、盖房子、乔迁等都要象征性送点财物,以示礼貌。在古代人们习惯于送东西,而到了清末民初送“份子钱”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项目,建国后由于物资匮乏,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流行送“份子钱”,而到了七八十年代,拿两筒面条、10个鸡蛋仍可以去喝喜酒。可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酒宴成本的提高,“份子钱”也在逐年上升,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如今“份子钱”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礼尚往来“味道”,反而成了一些人讲排场、比阔气的道具。虽然“份子钱”被多数人所深恶痛绝,但是为了“面子”,他们又不得不强颜欢笑,忍痛掏钱。

  国人历来都重视“面子”问题,给人面子,就是尊重别人的人格;扫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别人的尊严。而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面子”就会被人瞧不起,渐渐就会被世人所遗忘;而有了“面子”的人则会被人尊敬,并饱受瞩目,这种飘飘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感觉,很多人都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一些人所谓的“面子”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虚荣心。虚荣心不仅是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还是自尊心扭曲的表现、是追求表面光鲜的性格缺陷、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声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体现在行为上,有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表现欲强、嫉妒心重等。虚荣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是有人能轻而易举的驾驭住自己的虚荣心,而有些人反被虚荣心所驱使。

  在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就是受盲目攀比的虚荣心所驱使,而随着虚荣心的极度膨胀,酒席也越办越大、越办越多,“份子钱”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因为“份子钱”给得太少,“面子”上也过不去。掏钱多了并非心甘情愿,心里自然不平衡,所以等到自己办酒席时也会大操大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以往所掏的“份子钱”挣回来,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到头来虚荣心是得到了满足,但是钱却被商家挣去了。

  因此,让“份子钱”回归正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理性认识,并以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努力抑制过分膨胀的虚荣心,杜绝大操大办。唯有如此,方能给疯涨的“份子钱”降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