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提升带动行业景气上扬

29.01.2014  13:28

  工业企业利润的升降,影响到行业景气的波动,对企业后期的再生产和投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历了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持续下滑,今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能否扭转乾坤、呈现别样风貌?

  国家统计局1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增长4%。相对于2012年单月动辄出现负增长以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3%,2013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实属不易。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投资与市场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速来看,企业利润增长有所好转,企业经营回报率向好。不过,关键还要看企业销售利润率等核心指标是否回升。

  数据显示,2013年,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7元,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为6.11%,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为6.04%。这一数据与2012年相比基本保持平稳,说明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前行。

  “产品销售规模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2%,体现出速度效益和规模效益的特点。”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如是说。这是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分析人士表示,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我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稳、进、好”以及全球经济继续复苏,带动国内外需求有所好转,企业销售有所加快。从微观层面上看,也显示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今年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去年单位费用略有下降,全年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为7.17元,比上年减少0.01元。原材料购进价格降幅大于产品出厂价格降幅。”何平如是称。

  企业成本的下降,提升了利润的空间,为企业利润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去年以来我国PPI同比一直在负增长区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而原材料购进价格降幅比产品出厂价格降幅要大,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行业面临产能过剩,我国不再单单追求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在此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显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效果见成效,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所增强。然而,欣喜之余,行业利润增长也出现分化,一些资源类行业包括煤炭行业等利润大幅减少,对我国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的上升形成掣肘。

  江飞涛表示,今年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有望基本上保持相对稳定,呈现出向好趋势,但是我国工业企业也面临调整的压力。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会大幅下降,仍将保持在19%左右的较高增速。我国明确通过深化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发展效率和效益,企业必然面临结构调整的挑战和压力。

  长期来看,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工业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雾霾天气的增多,促进我国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企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成本上升势头明显,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企业管理和财务成本的下降。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继续前行,今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有所上行的可能性增大,我国工业企业原材料成本尚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工业企业成本的上升,将挤压企业盈利的空间。

  此外,工业企业还面临“去产能”的压力。当前我国产能过剩覆盖的行业面较广泛,工业企业中不乏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供大于求的市场给企业消化产能带来不小困难。如果长期销售遇阻,将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风险,如果出现财务风险,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庞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