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撤离伊拉克后“基地”反扑 兵发首都巴格达

14.06.2014  07:11

本周,战乱延续了11年的伊拉克出现自美军撤离后最严重的安全危机。9日和11日,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和重镇提克里特连续弃守,上万家庭约50万平民逃往库尔德区。当地官员称,“基地”所属“伊拉克和沙姆”圣战分子不战而据两城,他们似乎还要挥师南下,兵发首都巴格达。显然,3年前发轫的“阿拉伯之春”已走向严寒,以“基地”为核心的地区恐怖势力正以罕见规模和范围,在阿拉伯世界聚集和扩散,呈现既吸附又外溢的奇特效应。

3年前,“基地”组织行动主要收缩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构成的中亚战场,即使在伊拉克,各类恐怖袭击也趋于式微。但是,随着一批阿拉伯强人政权的垮台,该地区反恐战线大面积崩溃,一度被赶走或明显压制的“基地”势力得以休养生息,并利用动荡、战乱的有利局面卷土重来,乃至开辟新的热战场。“基地”并没有因其精神领袖本·拉登丧生而一蹶不振,反而在阿拉伯国家逆势发展,使反恐形势呈现复杂图景。

叙利亚当属最新最热的“基地”乐土,据报道,83个国家数万名“基地”分子及追随者,包括数千名美欧国家人员麋集这里,杀人放火、胡作非为,也最终成为叙利亚百姓、反对派武装和政府军的共同敌人,正是由于他们的猖狂肆虐,导致美国武力介入叙利亚的初衷有所改变。

基地”分子不仅在叙利亚滥杀无辜,而且利用伊拉克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尖锐矛盾,跨境扩张并于今年1月初相继夺取安巴尔省的费卢杰和拉马迪,建立“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将叙伊两片战场打通。虽然伊拉克安全部队收复了上述两城,但是,半年后摩苏尔和提克里特又告失守,说明这股势力剿而不灭,成为纵横伊拉克西部及叙利亚腹地狭长地带的恐怖游击武装。

沙姆,又称大叙利亚或黎凡特,大致包括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伊斯兰和两河流域以西的伊拉克部分土地,所谓的“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概念不仅由叙利亚境内“基地”分子提出,而且正在武装推进,图谋实现打破现有民族国家边界、根据伊斯兰教法治理的政教合一实体。“基地”及其外围势力在西亚腹地的局部得手,凸显恐怖袭击回潮的严峻性。事实上,过去3年,阿拉伯世界的恐怖主义袭击绝非仅限伊叙两国,而是四处开花。

由于黎巴嫩真主党直接卷入叙利亚内战,惹怒“基地”组织和逊尼派武装,他们把战火烧进黎巴嫩,制造大量恐怖袭击,目标不仅锁定真主党,而且直指其背后的大靠山伊朗,伊朗目标也由此首次在境外成为恐怖袭击直接对象。

也门的“基地”势力在其头目美国人安瓦尔·奥拉基于2011年被炸死后,利用各种方式发动恐怖袭击,并与当地教派冲突交织在一起,甚至控制也门南部局部地区。去年至今年5月,也门的恐怖袭击进入新的持续高潮期,迫使美国一度关闭使馆,并引发安理会强烈谴责。

埃及由于局势动荡,军方受埃以和平条约限制无法进入西奈半岛,这里沦为“基地”外围势力新战场,据悉盘踞着不少于8000人的恐怖分子,他们不断制造爆炸、绑架、伏击和枪杀埃及警察,甚至在开罗等内地城市制造血腥事件,越境袭击以色列目标,成为严重威胁埃及安全和埃以和平的影子势力,直到今年2月中旬才进入间歇期。

利比亚内战结束后,一度被卡扎菲剿灭殆尽的恐怖组织重新复活、扩散,把这个国家变成伤亡仅次于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屠场,针对政治人物、外交目标和平民的恐怖袭击层出不穷。去年,时任总理扎伊丹一度被绑架;今年5月,临时总理萨尼也迫于恐怖威胁辞职。此外,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的恐怖主义也有抬头之势。在所谓“圣战”的感召下,马格里布地区的“基地”分子纷纷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或与那里的同伙合流,或加盟新兴恐怖组织“支持阵线”,对抗两国世俗政府,扩大所谓的伊斯兰酋长国地盘。

此外,“基地”2013年相继成功在也门、伊拉克、利比亚和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策划大规模越狱事件,导致数千名该组织或外围恐怖分子出逃归队,并依靠其丰富的恐怖袭击和游击战经验,危害阿拉伯国家,威胁西方国家目标。而今,5万名伊拉克安全部队望风而逃,不战而溃,连续丧失中心城市,让人们看到“阿拉伯之春”后地区国家不仅转型艰难,甚至为恐怖主义势力的回潮提供了巨大的腾挪空间,也必然加剧外界的悲观预期。马晓霖(博联社总裁)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