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家乐遭遇“成长的烦恼” 不少有招牌却没了“农”味

22.03.2015  11:35

油菜花旁拍个照,农家乐里吃农家饭。春天里的周末,到郊区的农家乐体验农家生活,喂鸭喂鸡,到庄稼地里锄锄草,采摘新鲜瓜果蔬菜,让孩子接触自然,认识各种农作物,领会劳动的意义,这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时尚休闲方式。

然而,这几年随着农家乐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后,不少“农家乐”已徒有虚名:果蔬肉蛋都是从批发市场买来的,饭菜口味也和城里饭馆大同小异,自动麻将机千篇一律,甚至还有所谓的星级农家乐配备了卡拉OK以及会议室,完全就是将城里的宾馆搬到了农村。

农家乐,如何乐?该思考的不仅仅是农家乐老板,还有期待着农家乐的人们。

江西山美水好 农家乐遍地开花

江西农村地域辽阔,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郁,乡村游成为继红色旅游、山水旅游之后又一旅游品牌。数据显示,早在2011年,江西已形成各类乡村旅游景区(点)600余处,休闲农庄630余家,农家旅馆3000余家,规模经营的农家乐和农家餐馆1.2万家。可以说,江西农家乐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江西山美水好这一优势,让农家乐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前景。

2012年,省政府出台有关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休闲农业企业达到5000个,规模以上“农家乐”达1万家。农民就业增收逐年增加,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稍微有条件的 都开办农家乐

农家乐的前景,农民也看到了。

我们这里有候鸟看,每年来南矶山看鸟的人都吃住在农家乐,所以到处都是农家乐。”在南矶乡,农家乐李老板告诉记者,南矶山观鸟黄金期的游客量已经达到了15万人次以上,而全乡大大小小的农家乐也已逐渐发展至100家左右,尤其是在候鸟飞抵高峰的3个月内,每逢周末,每一户农家乐都是坐得满满当当,每户农家乐平均每天的接客量都在百人左右。

而在婺源,油菜花开季节的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当地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已超过2000家。

以前摘橘子,都是我们雇请人来摘,现在我们有村民专门种橘子,供游人采摘,然后吃农家饭。”南丰县一橘园王老板告诉记者,农家乐的发展火势也早早地蔓延到南丰,每到橘黄时,橘园游带火当地农家乐。“我们农村房子大院子大,橘园里有橘子摘,有土鸡抓,还有无公害蔬菜,这几年的农家乐收入非常可观,我们都劝子女们不要外出打工了,把家里这片橘园开发好来,都吃不完。”王老板说道。

休闲农家乐 遭遇“成长的烦恼

然而,随着农家乐这块“蛋糕”越做越大,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多了起来:形式雷同、交通不便、硬软件跟不上……

去农家乐能做什么?“吃饭、喝茶、钓鱼、打牌、搓麻将。”这大概是很多人对当下农家乐的全部描述。

走进现在的一些农家乐里,感觉不到‘农’了,虽然他们的牌子还打着农家乐,但经营风格已经越来越像城市里,饭菜卖相、口味也离‘农’越来越远,服务价格还一路攀高。”此前很是热衷于农家乐的大学老师李俊告诉记者,去多了就发现,各个地方菜式都差不多,项目也雷同,什么砂钵狗肉、高山放养鸡,其实都是一个味道,一种做法。

采访中,记者在多家农庄看到,供应的许多菜肴与城市酒店里的并无二致。服务员向记者透露,由于人手限制,农庄内自己种植的蔬菜并不多,绝大部分是从市场上采购的,而且烹饪的方式也和城里的饭店没什么两样。有游客说,现在到这类农庄来用餐,其实已经放弃了对农家土菜的追求。

而目前休闲农家乐还遭遇硬件设施难以跟上,特别是交通不便,也拖了不少农家乐的发展后腿。最早光顾农家乐的是一些有车族,带动农家乐发展的也是这些有车族,农家乐随着有车族的增多红火起来。但专为农家乐开设的公交线路则少之又少,且不是很方便。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