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团队】实践出真知,创新求共赢

23.06.2016  20:20


昌航科院优秀团队之数学建模指导团队

 

用哲学的发展观来说,一支队伍从建立到发展再走向成熟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实际情况下,需要敢于正视挫折、迎难而上的勇气;需要敢于突破自我、推陈出新的决心;需要敢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维。通过时间的烘培、实践的考量、参与者的检验,才能真正发展成优秀的团队。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数学建模指导团队就是这样一个团队。

数学建模指导团队成立于2007年,是学院成立较早的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团队目前由郭林、孟旭东、曾惠平、吴蕾、张传美5名老师组成,均具有硕士学位,讲师职称,年龄在30-36岁之间,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科竞赛指导团队,敢于面对挑战,发展属于他们特色的团队。

从单一到完备的指导体系

        数学建模团队初步建立之时,面临着很多尴尬的局面,只有团队主要负责人郭林老师和一名行政部的老师两人,而我院的数学建模学生参赛队伍之前都是由校本部进行赛前指导培训,07年该两人组的数学建模团队带领参赛队伍后发现,由于科院和校本部的学生知识基础及水平不同,本部采用的自主研究和赛前三天培训的方式不适用与科院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赛前准备,而刚刚成立的新团队,无论是在知识结构还是专业化水平都不够整体和全面,理论知识和带队实践的经验都显得不足。这时的数学建模团队就像是刚刚离开巢穴和父母的小鸟,生活和未来被大雾笼罩着。

为了尽快摆脱这种局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竞赛指导经验,努力学习竞赛相关技能,带领科院形成独立自主的建模指导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两位队员都是刚刚进入科院入职的青年老师,对工作充满着无限的热情,而对这个刚成立不知方向的建模团队更是觉得极具挑战性。不仅认真完成自己日常行政和教学工作,还抽出非工作日的时间积极走访学校本部和省内兄弟院校,将各院校对数学建模竞赛赛前的指导培训方式加以比较,不断地分析和总结。

    经过前期的调查实践和实际情况分析,从08年开始,他们决定科院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前期的宣传、队员的选拔、培训以及指导比赛,全部要由团队自己处理解决,要开启我院数学建模竞赛自主指导的新模式。为了更好让科院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坚持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致力发展数学实际应用”为工作理念,大力开展与数学建模有关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努力从数学实际应用入手,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平台,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课程,各团队成员知识相互补充,大胆的进行了一系列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建设的改革工作。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整个数学建模指导工作欣欣向荣。在历届学院党政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每年带队参赛的实践考量后,团队已经逐步转型,从起初单一的竞赛指导逐步成长为集选拔、培训、指导为一身的完备的学科竞赛指导团队,最终完成了从问题解决型团队到多功能性团队的转变。

从内部到外部的逐一优化

08年开始,在团队的不断摸索中,已经逐步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竞赛指导方法,形成了初步完备的培训机制。但是却也发现了团队人员稀缺引发的工作负担重、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化的问题。于是指导团队开始向学院申请扩充团队的支持,着手把培训的师资队伍组建起来。参赛学生要进行赛前培训,新加入的老师也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一方面,老师要接受团队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该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方向和数学建模的实际要求进行专业上的延伸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对教师的现有知识结构做补充。

团队负责人郭林老师说:“08年和09年是负担最重的两年。要把建模发展好,老师光有单一的数学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自我知识提升。如物理、化学、机械类的知识,还包括大量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参与培训的老师有很多,但是要经过团队内部审核之后真正留下来的教师才能纳入作为建模团队的成员。除了教师理论上的知识提升外,培训后的老师还需要在竞赛实践中参与整个流程,新加入的教师在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竞赛实践经验之后才能正式直接开始参与学生的选拔、管理、培训和指导,至此,团队的五位成员才真正到齐。可见,如此严格的内部人员选拔,团队的质量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学院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竞赛的参与度不高,报名参赛人数少,许多学生都不清楚了解数学建模竞赛的各方面的内容。为此,团队的四个老师便积极深入到每个班级进行宣讲,帮助和鼓励学生们了解和参与数学建模,公开发出报名通知。由此,报名参赛的学生人数急速突破了100人。学生要经过面试、选拔、培训、二次选拔、升化培训才有机会正式参赛,同时还引进了预备队的机制,使得参赛队伍人员可以进行更换,选拔出来的学生都有退出和晋级的可能,这保证了整个参赛队伍人员的质量,也保留了参赛队伍的大后方,也不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

从内部自身队伍的艰苦培训和实践到参赛队员的人员严格选拔管理,建立起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整个工作从内部到外部都更加地规范有序,拉起了一支支强大的参赛队伍,建模团队开始在平稳中发展。

从单向到多面的发展成果

团队始终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增强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工作目标,以“增强团队工作技能、强化团队协作、鼓励团队个人差异化发展”为抓手,结合实际情况,从数学理论内容再学习、各类应用软件培训、教学理念更新及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努力打造学院一流学科竞赛指导团队。

目前团队共计培养相关学生1500余人,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8项,省级一等奖12项,省级二等奖24项,省级三等奖20项的优异成绩。如此优异的成绩不是空穴来风,每年8月中旬开始参赛学生都要进行集中培训,五个老师每年都要牺牲难得的假期提前做好各项培训准备,返校给学生们进行专业指导训练。

在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上,老师们不满足于单纯的竞赛,对比于国外的数学建模活动,他们认为数学建模团队所取得的成绩不能只停留在奖项上面。为此,他们将数学建模的思维拓展到更多的方向,使得研究成果向多领域延伸。成功申报并结题了省级重点课题《独立学院数学建模与数学课程相结合探索以赛促教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打造了学院首个院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并于2015年成功申报《线性代数》为院级精品资源课程,开发了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http://www.nckjxy.cn/jpkc)。近五年团队主持了省部级教改课题5项,院级教改课题近20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关于最新的团队计划,他们表示会向国家一等奖冲刺,同时也会兼顾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继续录制课程,让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学习和理解数学建模思维。

      这个充满朝气和活力、有创造力的团队,从来都是直面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实践出真知,创新求共赢,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时间的检验,一步步脚踏实地,发展成一支专业化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工作团队,在数学建模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