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核算或成三中全会议题 缓解突击花钱

17.10.2013  11:40

  被寄予改革厚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召开,据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政府会计核算制度有望跻身三中全会改革议题,未来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将进一步从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向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改革。

  学界认为,这也是顺应了绩效管理的要求,不过我国现阶段难以立刻转为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仍需循序渐进。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权责发生制更强调效率,将有助于改变饱受诟病的“年底突击花钱”局面,但也不能指望通过一项制度改革完全杜绝或者解决所有问题,同时,这一制度改革还要配套中期预算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徐曙娜认为,权责发生制将更好地反映政府成本,但能否解决“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更需要看资金是否会被要求当年花完,如果仍有进度要求,恐怕难以消解“年底突击花钱”的冲动。

   权责发生制改革顺应绩效管理要求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我国目前的行政单位基本采用现收现付制,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改革,但尚不完全,而在行业内,仅医院和出版社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对于这两种制度的不同,徐曙娜介绍说:“我今天收到一笔钱,不管这笔钱是预付款或拖欠的,是不是应该我今天收到的,今天收到就算今天的收入。支出也一样,不管今天支付的是今年或明年的,都算是今天的支出。这就是收付实现制,又被称为现收现付制;权责发生制则不同。今天收到的这笔钱要看是否应该是今天收到的,确切来说,今天发生了业务才算收支。所以权责发生制又被称为应收应付制、应计制。”

  “权责发生制更多强调效率,现收现付制就是按部就班实现。”杨志勇解释说。

  据专家介绍,政府会计核算机制有四种方式,一种收付实现制,一种是权责发生制,还有两种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称为更正后或修改过的收付实现制和更正后或修改后的权责发生制。

  事实上,向权责发生制方向行进的会计制度改革并非 “突发”,早在2000年左右,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仍是财政部副部长时,就已提出并在官方和学界开始讨论,现在的讨论是当年的延续。

  2009年8月,财政部发出《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制度首次被确定,并被认为叩响了公共部门会计制度变革大门,将会引起会计制度变革。

  对于我国目前的政府会计制度,学界基本认为并非“非黑即白”的,既不是百分百的收付实现制,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权责发生制。杨志勇认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后,最后也应该是更改后的权责发生制,而不会是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2009年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医院会计制度相对清晰,自有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权责发生制,财政拨款则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

  “我国目前既不是百分百的收付实现制,也不是百分百的权责发生制,国家有向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迹象,但从现实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来看还不是很彻底,行政单位的改革还没看到。”徐曙娜介绍说。

  学界认为,权责发生制能够清晰反映成本,顺应了绩效管理要求。徐曙娜认为,完美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应如英国式的,决算和会计核算制度都是权责发生制,出具(决算)报告的时候有权责发生制和现收现付制两份报告。“不过我们距离这步还很遥远,现在正慢慢开始做。”

   能否缓解“年底突击花钱”?

  说到财政管理问题,“年底突击花钱”是被长期诟病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能否通过改革会计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接受本报采访的学者均认为,难以通过一项制度改革彻底解决问题,但通过良好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今年9月公布的央行货币统计显示,8月政府存款余额为37140.37亿元,已连续4个月超过3万亿。政府存款也叫国库存款,集中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和央企红利上缴收入,其中非税收入等通过过渡账户最终汇总到国库。

  根据惯例,政府存款呈现“中间高”的规律,8月~11月均为政府存款高峰期。随着年末将近,为了完成年度预算支出的要求,往往会在最后一个季度出现“突击花钱”的局面。

  学者认为,“年底突击花钱”与制度设计有关系,如果下拨的款项不在当年花完,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基数或者会被收回,就会产生很强的“突击花钱”动力。

  徐曙娜认为,即便改成权责发生制,如果最后不花完额度会被收回,那用哪一种会计制度,都会有“突击花钱”的问题,这与会计核算制度关系不大。

  杨志勇则认为,如果改成权责发生制,不一定能够完全杜绝“年底突击花钱”的状况发生,但是可能就不用“为花钱而花钱”。

  “如果是现收现付制,年度拨款的钱到了12月31日没有花完,可能要么钱会被收回,要么影响下一年的基数。如果是权责发生制,这就不只是看现在,而是看全项目,但是这其中要配套中期预算的改革,看预算不只是看年度,还要看三年中期预算。在三年时间里面看项目就会更清楚。”杨志勇说。

  杨志勇认为,虽然一个制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能够缓解“年末突击花钱”的问题。“项目预算本来是跟项目走的,权责发生制,很多东西都能说得比较清楚,如果不是权责发生制,比如到了年末就可能强制要把钱花掉或者过度强调执行进度,就会浪费了。”杨志勇说。

   财政管理难度将加大

  不过,单一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并非尽善尽美,因为反映的是应计而非现计情况,现金流量的不可观就是其主要缺陷。

  为了弥补权责发生制的缺陷,企业会计往往会提供一份现金流量表,来弥补看不出现金流情况的缺陷。我国医院会计也是如此,自有资金采用权责发生制,但也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来看清资金情况。

  “用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缺陷,但现金流量表不是按提供公共服务种类归集支出,跟预算管理肯定会有一些脱节。”徐曙娜表示。

  而向权责发生制改革,在我国预算现在仍是收付实现制的情况下,如何让预算和决算对应起来,将使得财政管理变得比较复杂,这将成为此项改革的难点所在。

  徐曙娜介绍,财政资金基本都是现收现付制,因为财政预算是现收现付制的,所以财政拨款后的会计核算制度如果采用权责发生制,就无法与预算对应,从财政管理角度来看,决算和预算要对应,就会要求决算也要用收付实现制编制。

  “我国预算还是现收现付制,如果核算是权责发生制,就可能会导致对不上。”她说。

  这将会对政府会计提出很高的要求。徐曙娜称,相当于两种会计核算都要在账面上记录清楚,才能够出具两份报告。“我认为,改革不会马上实现权责发生制的预算,即便是美国,也不是权责发生制的预算,只有英国从预算到核算都采取了权责发生制。”

  此外,还需较透彻了解单位资产。徐曙娜介绍说,目前我国权责发生制改革才刚刚开始,对之前资产情况不是特别了解,一下子改成权责发生制也适应不了。从国际情况来看,先把会计改成权责发生制。

  她认为,从顺序上来看,是先事业单位改革,后行政单位改革。“因为事业单位有很多成本是比较好核算的。”

  “现在的企业是权责发生制,有些国家也在学,但毕竟政府和企业是不一样的,有些能学,有些是不能学的。因为权责发生制要看收入和成本费用配比,相对来说,会计处理会难得多,我个人觉得,就不适合中国现在的环境下全面推权责发生制。”杨志勇表示。

  作者: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