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伟:“春节空城”向外来务工人员致敬

07.02.2014  12:46

  “回家过年”,是辛劳工作了一年的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尤其是那些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子女的外地务工人员。当这些游子们都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他们平日里为之奋斗的城市立刻开始上演一年一度的大戏—“空城计”。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有802.7万人。当这数百万人同时离开,北京城是个什么样子呢?一次买够七天吃的菜,吃早点成难题,小时工回家,家务活太累,吃饭排队,上菜龟速。

  有句话说的好,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这句话对短暂失去外来务工人员的大城市尤其适用。感谢眼光敏锐的记者,他们为我们描绘了“春节空城”的景象:小区里不好买菜了;小饭馆失灵了;家务活得自己干了。看起来虽是小事,可人活着不就是吃喝住行嘛,日常生活不方便了,却也不全是小事,如果这种不方便时间长了,那就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了,民生出问题了,那就是不能再大的事了。

  上学难,住院难,交通拥堵,房价高企,这些是民生问题;外来务工人员撤走了,大城市生活不方便了,这些也是民生问题。只是我们没有作此假象罢了,只是我们习惯了拥有没有珍惜罢了。不是吗?一些有大城市户籍的人就把自己和外来务工人员划下鸿沟:他们是乡下人,他们不是文明人,他们就该干回报不多的体力活;更有北京教授想方设法的为外来务工人员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拿到城市户籍设下人为障碍:扬言入北京户籍要有学历限制,要先考试,如此一来,外来务工人员要成为城市常住人口,非得花更多更大精力,对有些人而言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里就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大城市建设服务者,却很少能享受大城市建设发展的红利与福利。他们的劳动和贡献一再被低估和忽视;高楼大厦建设当中洒下他们的血汗,一完成他们只能看看不能居住;高档小区生活便利有他们的身影,可他们只能是小区的匆匆过客;他们为城市建设繁荣奉献了青春,可他们中的大多数享受不了大城市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与福利,他们的子女艳羡城市高档生活只能过着“杀马特”的生活。

  “春节空城”向外来务工人员致敬。没有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大城市的民生问题真成了问题。政府一再强调的菜篮子、米袋子工程不能仅靠宏观规划,他们的落地有赖无数外来务工人员的起早贪黑、默默付出。对大城市户籍人群而言,我们除了要在情感上尊重感激这些城市过客,还要为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做好心里准备,一要接受欢迎,二要不设人为障碍,绝不做自私傲慢的既得利益所得者。

  外来务工人员贡献与所得不成比例,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尚不够完备的结果,也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的衍生品。一个大城市如何对待外来务工人员,是这个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我们希望,不光是在春节空城时,所谓的“大城市人”知道外来务工人员的价值和奉献,随时随刻,都要尊重感激他们努力付出,至少不人为设限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并融入大城市生活。

  对大城市而言,如何善待外来务工人员也是大城市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很多人其实没意识到)。春节空城时,再次提出这个问题,绝非不合时宜,我们当正视这个甚少享受到改革发展红利的城市建设与服务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