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锋:尊严,和公租房有何关系?

29.01.2014  10:33

  广州市首批公租房迎来市民踩点,一套三室一厅的使用面积仅39.4平方米,最小一间不到4平方米,遭到一些市民吐槽:“只能摆下一张床。”就此,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此设计满足了一家三代同住需求。(1月28日《京华时报》)

  “能做饭不能洗碗”“摆得下床摆不了柜”“房间面积太小了,感觉很没尊严”……一些前来踩点广州市首批公租房的市民留下了这样的吐槽。其实对于类似“没尊严”的牢骚,也的确情有可原,试问谁不想住在大房子里面,如果是复式楼或者是别墅,那敢情更好。

  当然,这些都是属于愿景的范围。然而公租房却不具备以上属性,它只是面对着城市中那些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也包括刚入职的新职工。属于政府托底,来满足相关群体最基本居住的惠民工程。如果没有明白这点,就开始感叹“没尊严”,这的确有点矫情。

  而早些年,就有茅于轼这样的经济学家甚至都呼吁“廉租房不应该设置厕所”,当时引起了不少人的口诛笔伐。其实茅老的这番言论,细细想来也的确有它的道理。廉租房本来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出发点,但是如果监管落空,就会存在着权利寻租以及利益套现的可能性。如果再不把底线划得彻底些,不把定位明确些,那廉租房就很可能成了经济适用房的那个范畴。

  而现在廉租房和公租房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并轨运行,成为公共租赁房。而对于这些公租房,都无一例外地保持着建筑面积的底线。大多数公租房的建筑面积都在四十平米左右。而广州这首批公租房的使用面积就已经快接近四十平米,按理来说是相当不错的。

  公租房都是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来运行的惠民工程,基本上都是装修完毕、设施齐全,符合条件的居住者只要自带家具家电,就可以入住。然而公租房由于其特殊的出发点,是不可能做的太舒适,因为它不是让这一家子居住一辈子。如果这一家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其经济实力有显著提高,完全通过自己的支付来完成对于更舒适的大房子的追求,那也就意味着公租房的使命完成。相反,如果公租房做得跟商品房一样,首先是政府根本承担不起这个成本,另外也违反了市场经济的最根本原理。

  发出“没尊严”的牢骚,或许是因为自身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这也要求政府在提供公租房服务的同时,也能把相关内容一并传达到位。另外,公租房不能变相地成为居住者的“父传子,子传孙”的财产,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反复说的“监管”。否则的话,该发牢骚的就是那些纳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