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遇上科技——新余麻纺产业前世今生
2014年1月7日,省委书记强卫莅临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了解到新余夏布历史、夏绣技艺以及我省苎麻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和优势后,提出了举办麻纺博览会的想法,希望通过举办展会提升产业影响力、搭建合作平台、助推产业发展。
这一想法如今变成了现实: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以“生态江西、万麻奔腾”为主题的2014中国江西国际麻纺博览会如期在仙女湖抱石文化创意园拉开帷幕。
麻博会能够落户新余,自然与新余的产业优势、特色密不可分。记者采访了麻纺产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海,传统手工业——现代工业化——旅游文化产业,从恩达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触摸到新余麻纺产业发展的脉络。
■ 手工技艺千年传承
新余麻纺工艺具有2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其久远的苎麻种植和夏布纺织工艺,早在1997年,分宜县就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夏布之乡”。夏布是由苎麻提取出的纤维织成,被誉为“天然纤维王”,这些麻纤维布料牢实耐用,透气排汗,爽滑挺括,多用于夏天的衣物和蚊帐,所以得名“夏布”。由于苎麻纤维与棉花纤维相比较无法用现代化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传统手工技艺生产。
在分宜的双林、洞村、湖泽、杨桥等地,很多农民种植苎麻和纺织夏布,而集市贸易则主要在双林镇,邱新海说,镇上八九十岁的老人对当年集市夏布交易的热闹景象仍记忆犹新。上世纪七十年代,双林镇上有两个国营夏布厂,后来经营不善倒闭。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个体经济发展,农户开始自己种麻织布。韩国、日本素喜用麻,双林夏布被收购后,出口韩日,需求量非常大,很多经营户赚得第一桶金,也一度出现市场的无序竞争。
由于收购的都是夏布坯布,产品的附加值不高。麻纤维本身的优势,以及韩日对麻料的需求,让邱新海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前景,开始寻找长期可持续的经营模式。韩国企业也希望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对夏布进行漂白、染色深加工。1998年,他与韩国一家企业签定协议,建起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植物染料厂,由韩国提供技术设备,双林提供厂房。第二年投产,结束了我国夏布完全出口坯布的历史,同时占领了市场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