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零售转型的互联网思维是假命题?
不管互联网如何改变世界,我们现在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还将生活在每时每刻的现实之中,传统的百货零售业者,依然需要每天与自己的顾客直接打交道,需要在每一次的交道中给顾客以放心和信任,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的失职。
在电子商务越来越风生水起的时代,传统百货零售业的转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最近有一个词语被异常频繁地提及,那就是“互联网思维”。
有人说,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它所对抗的是强调控制、标准、垄断的工业时代文明。若要为互联网思维归结出一个简单明了的商业原则,那就是“用户至上”。无论是跨界创新、产品极致、精益迭代、口碑传播,还是协同组织,归根结底都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关键的是,这将成为企业必须遵从的法则而非可选项目。
而也有人的观点则不以为然,认为所谓互联网思维与传统经营思路并没那么泾渭分明。归根到底,谁能用最适合当下社会特性的方式,带给消费者真实可见的价值,谁就是永恒的赢家。
从商业的本质来说,我个人认为后者的观点更加接近真相。从商业最原初的意义来说,事实上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只不过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再一次强调罢了。
即使是在传统百货零售业受到互联网强烈冲击的当下,我们仍然可以举出很多精彩的例证,来说明传统百货零售业的在产品和服务价值提升上的生命力。
比如,在临近圣诞的,北上广的一些商场走卡通路线,邀来Hello Kitty、机器猫助阵圣诞节,有的走高雅路线,把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请到现场进行钢琴演奏;有的走呆萌路线,直接把南极的企业请进了商场;还有很多商场非常乐于与公益组织合作,为公益活动无偿提供场地等资源,既彰显了爱心,又聚集了人气。
还有更多的价值是体现在无处不在的细节之中。
比如在写字楼密集地域的超市和便利店,除了卖速食便当之外,还专门在不大的店面中特辟餐饮区,安装了座位和桌子,让午餐时间紧张的白领们买了便当就能顺便就地就餐,工作间歇时也可以来喝杯饮料歇歇脚。
比如香港的很多商场,在一楼的导购牌前总有一位温和亲切的“导购管家”,在你一脸茫然地在导购牌上寻找信息时,他总会在恰当的时间走过来,以恰如其分的关心来询问你,需要什么帮助,充当一份“活地图”。
比如选购一款化妆品,服务人员不是一味推销贵的,而是在仔细了解顾客的需求之后,提出许多可行的建议让顾客选择,并诚实地对比每种选项的优劣,并同时考虑到每种组合的优惠程度。
当传统的百货零售店铺能够采取这些行动,你会不喜欢吗?反正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些实实在在的体贴照顾,真的比电脑那头的店小二自动回复的“亲”要吸引人的多。
当然,也有一些行为是会直接把消费者“驱逐”出门的,比如促销价签上的“数字游戏”,比如毫无意义的会员卡积分,比如请收银员找几块零钱搭车被拒绝……这些都是小事,但却能让人强烈地感觉到,自己不被在意,“爱来不来”。
不管互联网如何改变世界,我们现在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还将生活在每时每刻的现实之中,传统的百货零售业者,依然需要每天与自己的顾客直接打交道,需要在每一次的交道中给顾客以放心和信任,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的失职。
与此相比,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网店小二隔着电脑网络在键盘上敲出一个个“亲”,或许真的更容易吧。毕竟你不会看到他的表情,他也不用去掩饰假意或者强装真心。
赵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