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言:“一纲多本”让语文教材“活”起来

16.06.2014  12:02

  翻开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记者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改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比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记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而传统爱国主义篇目《吃水不忘挖井人》配的是挖空心思找来的“老水井”的新闻图片。(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变脸”,这是值得赞扬的事。因为从中可以看到语文教材渐渐开始“”起来的迹象。以往,无论是小学语文还是中学语文教材,往往由一家出版社进行统筹,从而形成的是全国统编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全国的学生都守着一本同样的教材学习,这背后的教材编辑工作如果是成功的,对于所有的学生将是负责的,而一旦出现任何错误,接受面将是广泛的,其修改成本也变得巨大。而“一纲多本”模式的实行就能够打破全国统编的弊端,能够真正让语文教材“”起来,也能够让学生看到“接地气”的鲜活教材。

  “一纲多本”的模式对于出版社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当然,这样的压力也就是动力。举例来说,这次语文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将周杰伦的歌曲收录其中就是一次“回归常识”的尝试,而这样的改革动力来源于巨大的压力,因为如果自己的教材不受欢迎,那将是徒劳无功的。所以,各个有能力参与语文教材编写的出版社将会使出浑身解数,将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看成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为了符合师生们的口味会挖苦心思去想,去做,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一种创新的再现。对于任何改革的尝试,我们都应该举手赞成,因为检验其结果的乃是学校和师生。

  在“一纲多本”的指导原则下,教材只要围绕着教学大纲进行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就可以发行。如此以来,“”的宏观指导性就显得极其重要,但这样的“”仅仅是一个范围,并没有将其规定死,只是一个原则性之下的灵活性。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各个出版社的创造性,进而接受市场的考验。而语文教材“”的根本在于回归常识,接近时代,而应该远离宣传和政治灌输。如此才能迎来语文教材的春天,而“一纲多本”的形式下,我们才能够看到这次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现实看,现在新编并通过审查批准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有10多种,初中语文有8种,高中语文有5种。这这些多重的语文教材中,到底应该使用哪一种教材,其主动权和决定权交给各个地方和各个学校进行自主选择。如此以来,各个出版社不能不考虑到教材的社会接受程度,所以也需要进行锐意创新的节奏,只有让自己的教材“”才能有销路,也才能够占领市场。因为其教材的选择权在各个地区和学校的手中,所以,多元化的选择渠道,也让语文教材的市场竞争激烈,而这样的激烈恰恰是一次最好的改革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