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言:“两毛钱诉讼”是堂公民教育课

12.03.2014  11:21

  因餐厅收银系统四舍五入,点的水煮鱼被多收了两毛钱。于是,食客张先生以侵犯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为由将餐厅诉至法院,要求退还多收的0.2元并赔偿0.2元,同时索赔精神损失3.15元。近日,海淀法院经审理仅支持餐厅退还张先生0.2元餐费,对于索赔精神损害等诉求未予支持。(3月11日《北京晨报》)

  看完这则新闻,估计很多人都觉得有些无厘头。原因之一就是仅仅为了两毛钱就诉诸法院,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行为本身是不是值得,即经济账的划算与否。可以说,单单算一笔经济账的话,这样的诉讼肯定不划算,因为标的仅仅是两毛钱,还需要花费时间成本。但是,从权益的维护,尤其是公民社会的建设来说,这样的诉讼意义不小。餐厅多收了两毛钱,这本身就不是公平交易,别说是两毛钱,即使是两分钱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是违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理应受到一种制裁,归还消费者清白。

  不过,按照大部分中国人的逻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成为一种通行的规范。对于经营者的短斤少两,甚至是多少了几毛钱的行为,一般是采取不再计较的回应。而这样的一种逻辑方式,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息事宁人”的传统有关系,凡事都需要低调处理,不惹事尽量少惹事;另外一方面就是从经济账上看并不划算,不仅需要付出经济成本,更需要付出时间成本。这样一算,于是就作罢。然而,如此以来对于经营者的有损公平交易的行为来说就是一种纵容。从这个意义上看。两毛钱的“”也值得较,因为这样的较真就是给商家提醒,公平交易是市场的准则。

  对于消费者的这种较真行为,尤其是为什么消费者出现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选择沉默。法律本身也应该反思,人们之所以沉默,一是因为成本问题;二是因为不想惹事思维。所以,打破沉默可以从降低成本入手,让更多的消费者一旦受到损害,就会选择维权,而不是沉默不语,无论是与商家的沟通、还是法律的诉讼都应该降低门槛,这样才能鼓励人们维权,一旦程序繁琐起来,人们维权就会望而却步。另外,不惹事的思维破除更需要公民社会建设的推进来打破,在公民社会建设中,公民的权利是根本,任何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都应该接受法律的约束,而公民意识更是公民社会的重要尺度。

  当然,两毛钱的“”并非值得刻意拔高,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其实是一堂公民教育课。它告诉人们,权利乃是公民社会之本,一旦损害必须维护,自己不维护也没人来替你维护,因为这是你的权利。对于法律来说,应该放低诉讼的门槛,提高维权的便利性。这样,公民社会才会越来越近。(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