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言:“门当户对”仅得婚姻之表

21.05.2014  11:16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794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0%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67.7%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有利于以后的婚姻。不过,65.6%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和爱情不是对立关系。(5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在婚姻中,什么才是维持永恒的决定因素?其实,这个问题,在不同的人群之间总会获得不同的答案。可以说,婚姻就是一个万花筒。幸福的婚姻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却各有个的不幸。不过,“门当户对”这样的一个沿袭下来的观念,真没想到在现代社会还是如此根深蒂固。但也应该清晰看到,婚姻中讲究“门当户对”这仅仅获得其表,即其皮毛;却没有获得婚姻之里,即核心内容。婚姻的幸福决定于精神的想通,而非“门当户对”,可以说,灵魂的一致才是真正的婚姻。

  当然,人们对于婚姻的观点也被刻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反映在婚姻上更是如此,无论是各地风俗的变化,还是结婚的成本都在攀升。而人们在选择婚姻对象的时候,也有着自己的考虑,经济条件的相似,家庭条件的相似,这些都是影响因素。却远远不是决定因素。从形式上看,门当户对的婚姻,有着太多的相同,尤其是价值观上可能会一致,但是这仅仅是在外人眼中的观念而已,也仅仅是周围人赋予的一种价值,而并非自己的感受。

  婚姻如鞋,冷暖自知。每个人的婚姻到底幸福与否,只有自己知道。那些门当户对的婚姻,尽管看上去很完美,但却并非就幸福。要问幸福与否,只能去问当事人。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和江冬秀的例子可谓奇特,一个是有着三十几个博士头衔的学者,一个是村姑;而沈从文与张兆和的例子也显得十分特别,一个教师,另外一个却是学生。从表面上看,他们在门当户对上可能远远不般配,但在实际上却渡过了完整的一生。而最为关键的可能就来自于灵魂的一致,而更重要的才是自己知道,不要太顾及别人的眼光和感受。

  “门当户对”应该是社会赋予人们婚姻的一种价值,这种价值让人们的婚姻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自己应该跟谁结婚,这原本是自己的事情,却忽然间变成了社会的事情,一旦不是门当户对的就会被别人指指点点。而这恰恰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当有一天,人们对婚姻的态度转变成为完全私人的事情,你愿意跟谁结婚就跟谁结婚,没有人再过多的过问,也没有人有太多的指责。这个时候,才是对婚姻正常的态度。而到那个时候,“门当户对”的观念也就会慢慢淡化,甚至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