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言:高校热衷改名意在名利双收

20.06.2014  10:38

  18日,济宁齐鲁网报道《曲师大欲更名引热议“华北师范大学”呼声最高》后不久,曲阜师范大学官网公开征集新校名的通知被删除。此时,记者注意到,曲阜师范大学官网公开征集新校名这件事,已经在各社交网络引起唏嘘一片,去地域化遭到网友质疑和调侃。(6月19日齐鲁网)

  曲阜师范大学改名的风波并非这一次,而每次的风波都是无疾而终。这次,将华北师范大学的名号抬出来,反而获得很多在校师生的赞同。这让笔者摸不着头脑,因为作为一名从这所高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如此改名有一百个不赞成的理由。因为在高校热衷改名的背后实乃一种名利双收的意图作怪。从名上,取一个高大上的校名无疑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越大气越好;从利上,高大上的校名就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报考,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另外,高校更名成功之后,尤其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到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之后,更是会获得更多的上级教育部门的拨款和课题申报资格。

  不难看出,形形色色的高校改名事件背后都难以摆脱名利的争夺。但在这样的改名中,忽略的却往往是高校本来的东西,那就是对于学生的关心与成才的关注,对于高校学术水平的提升和内涵的打造,对于教师待遇的提升和科研的支持。这些,从表面上看不见的东西才是高校本身的价值所在。高校之大并非建筑物和名字,而在于大师,更在于对学生成才的重视。从这里看,当曲阜师范大学如果真想改名的话,不妨从这些细节做起,而将名与利的追逐淡化掉。毕竟,作为一所地处孔子故里的高校,这本身就是优势,而不是劣势,有着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校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

  高校热衷改名,也表现出各级主管部门的管理上的漏洞。高校改名,如何申请,如何审批,每个环节都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并非一所高校想改成什么名字,就能改成什么名字。何况,很多高校的名字越改越离谱,比如烟台师范大学改名鲁东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改名常州大学,这些都是想当然的改名。而如此想当然的改名竟然能够堂而皇之落地,这对教育主管部门是一个莫大讽刺。高校与地方的关系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但是,如此融为一体并非为了地方而发展一所高校,从校名上看,必须符合历史和现实的诉求,而不是由高校和地方政府的长官意志决定。

  热衷于名利的高校改名可以休矣!尽管,高校在改名的时候打着各种幌子,说改名之后对学生有利等话语。但是,细细算算成本账就会哑然失笑。从经济账上看,改名之后,各种办公的公章、纸张、牌匾等都需要更换,需要巨大的成本支出;改名的审批和申请过程,需要高校围绕着这个话题开展各种讨论,浪费很多时间成本,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的总量。从社会成本上看,学生对于高校的情感因素往往就是校名,一旦更改,情感消失,成为毕业学子们永远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