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76件实事 传递万家温暖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2.5万套、基本建成24.3万套,扶贫移民搬迁6.3万人……回首2013年,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万家。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追求,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如地。2013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庄严承诺:筹集财政性资金700亿元,集中力量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76件实事。
有诺必践。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将一项项任务细化分解,早计划、早实施,全面完成了76件实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8781元,增长12.2%。
就业,是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的关键,也是民生工程的首要任务。
省委书记强卫对就业工作十分关心,不仅多次到基层调研,还与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研究大学生就业的解决办法,专门和大学生进行网上视频交流,勉励高校毕业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2013年,尽管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等困难,但我省就业成果却超出预期——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增长1.3%,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4.3%,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的若干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1151”工程、职业培训……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的落地,让更高质量的就业不再是梦想。
守住底线,突出重点,让困难群众吃上定心丸
在南昌市十字街265号住了大半辈子的秦强,在棚改之后搬出了11平方米的老宅,住进了城区广润门地段一套39.7平方米的新居。1月3日,捧着房产证,老人喜极而泣:“盼了20多年,这次终于搬家了。”
为最困难的群众守住底线,保障他们起码的生活条件,一直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2013年,我省编制了《江西省棚户区改造规划》,提出未来5年改造各类棚户区63.7万户;首次启动专门针对棚户区改造的300亿元大规模融资,千方百计帮助百姓圆一个安居梦。各地用真情、下决心、花力气推进棚改工作,去年,全省棚改开工13.97万套,基本建成8.66万套;启动“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实施农村家庭困难危房改造13.5万户。
面对小康路上的“拦路虎”,省委、省政府响亮提出了确保我省38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与全国全省人民同步共享全面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一年来,帮扶到户脱贫、移民扶贫搬迁、培训转移就业等六大扶贫攻坚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扶贫移民搬迁6.3万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0万人。
加强政策顶层设计,让幸福生活更有盼头
让群众生活有尊严、有保障、有盼头,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去年,我省上调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45.1%;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增加165.36元,达1672元;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400元和200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8亿元,直接扶持和带动个人创业就业46.4万人,城乡居民过上了更有保障的生活。
一项项民生领域的制度创新,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出台“三房合一、租售并举”制度,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三房合一”,统一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推行“租售并举”;实现城镇居民大病医保制度全覆盖,落实困难企业职工医保政策;出台新老农保制度衔接指导意见,建立职工养老金补缴长效机制;9个设区市实现了到南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21种大病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2014年,我们相信生活会更加美好。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