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估计我国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人吸毒
全国实际吸毒人数:估计100人中就有1人
滥用合成毒品人数年均增长四成 去年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46.3万
“6·26”禁毒日即将来临。在昨天举行的“2015中国禁毒论坛”上,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刘跃进透露,目前我国登记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数量是2008年同期的6.5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累计登记的吸毒人员有295.5万名,估计实际吸毒人员超过1400万,这就意味着我国每百人中就有一人吸毒。
□权威发布
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平均年龄仅为28岁
昨天,“2015中国禁毒论坛”在京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合成毒品防治”。据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刘跃进透露,2014年,全国共新发现吸毒人员46.3万名,其中近八成都是滥用合成毒品人员。
据刘跃进介绍,目前国内登记在册的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数量已达到145.9万名,超过了传统毒品的登记人数,是2008年同期的6.5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而且合成毒品滥用极易引发交通肇事、自杀自残、伤害他人、暴力抗法等事件,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另据统计,全国登记在册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比在79.2%,平均年龄仅为28岁。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估计实际人数超过1400万名。据了解,登记在册的只是显性吸毒人员,按照国际通行比例,显性与隐性呈1:5的比例。
九成毒品来自“金三角”形成网络贩毒新模式
公安部禁毒局局长胡明朗介绍,受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和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已进入毒品问题加速蔓延期、毒品犯罪多发高发期和毒品治理集中攻坚期。金三角的罂粟种植面积仍处于增长中,目前可产700吨以上鸦片或70吨以上海洛因。目前我国查获的毒品中,九成以上均来自“金三角”地区,另外“金新月”地区仍是全球最大的海洛因产地,潜在威胁和现实危害增大,而来自南美的可卡因也零星向我国走私渗透。
国内制毒活动正逐步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蔓延,制造新精神活性物质问题凸显,江苏、上海等地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尚未列入管制之机,组织生产并非法出口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而随着境内外对制毒原料需求不断扩大,易制毒化学品流失问题突出,麻黄碱、羟亚胺、邻酮等制毒原料流失问题日趋严重。
此外,胡明朗说,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已从单纯的视频吸毒发展为制毒、贩毒、吸毒和犯罪勾连的全链条涉毒活动。针对打击互联网涉毒,从2011年开始,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先后4次组织开展网络缉毒专项行动,累计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逾两万名。去年10月百城禁毒会战期间,清理整治了大量的涉毒类违法信息,关停取缔大量涉毒网站和栏目。
■名词解释
“金新月”
位于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的边境欧亚大陆交界处,因地形近似新月,又盛产利润极高的毒品鸦片,被称为“金新月”,是一个鸦片和海洛因生产基地。
“合成毒品”
据了解,所谓“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鸦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合成毒品则是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如冰毒、麻古、摇头丸、K粉等,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的有兴奋作用,有的有致幻作用,也有的有中枢抑制作用。又因为是近20年才在中国出现滥用,并且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称为“新型毒品”和“俱乐部毒品”。合成毒品毒性强烈,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急慢性精神障碍。同时,这类毒品还会对心血管产生兴奋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的可产生脑出血和猝死。合成毒品滥用者易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幻觉等精神病症状,从而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和艾滋病、性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今年“6·26”禁毒日到来之前,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就我国目前的吸、禁毒形势,打击互联网涉毒犯罪,明星吸毒,毒驾入刑等问题接受京华时报记者专访。
1谈现状
全国吸毒人员超1400万
京华时报:此前有消息称,中国的实际吸毒人员超过千万,根据公安部的统计,目前全国有多少吸毒人员?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登记的吸毒人员有295.5万名,但估计实际吸毒人员超过1400万,毒品滥用的问题发展快速。
京华时报:吸毒人员有什么样的特点?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目前吸食海洛因的人员已经达到了145.8万名,虽然增长势头趋缓,但基数庞大,而且复吸率高,治理难度大,社会危害严重。另外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急剧增多,目前已发现145.9万名,累计登记人数首次超过滥用传统毒品人数,吸食人员低龄化、区域扩大化、种类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由此带来的自杀自残、暴力杀人、驾车肇祸、劫持人质等极端案件屡有发生。
京华时报:对这些吸食人员除了强制戒毒,还有什么样的处理方式?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目前公安机关也在不断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排查管控工作,提高对隐性吸毒人员的发现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吸毒人员发生肇事肇祸行为。同时深入推进以就业安置为核心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立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点)836个,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达到了25.2万名,累计安置社会面阿片类戒毒康复人员51.5万名。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到去年底,全国已经设立了767个维持治疗门诊,在治吸毒人员18.7万余名。
2谈对策
搭建跨国缉毒执法平台
京华时报:中国禁毒去年采取了哪些打击措施,有什么样的效果?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去年以来,我们打击毒品犯罪的成效还是比较突出的,全年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4.59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89万名,缴获各类毒品合计68.95吨。对毒品问题重点地区的整治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对毒品问题严重的地区挂牌整治、通报和督导检查,对工作进展不力的地方党政领导进行约谈。提高对隐性吸毒人员的发现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吸毒人员发生肇事肇祸行为。加大对易制毒化学品和管理力度,加强重点制毒物品管控和重大制毒物品案件侦办。
京华时报:毒品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都开展了哪些国际合作?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中国持续巩固发展与周边和重点国家、组织的情报交流、执法合作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去年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交流情报800余条,破获跨国、跨境毒品案件42起。此外,还承办了东亚次区域禁毒谅解备忘录签约方第一届缉毒执法会议,为柬中老缅泰越六国搭建中长期全方位跨国执法合作的新平台,落实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持续开展罂粟种植区域的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踏查,继续推进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
京华时报:今年4月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对网络涉毒开展专项打击,为什么要这么做?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毒品违法犯罪人员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实施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网络无界、高速传播的特性,也加快了毒品传播蔓延速度,导致毒品违法犯罪转型升级。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已从单纯的视频吸毒发展为制毒、贩毒、吸毒和犯罪勾连的全链条涉毒活动,“网络联系、银行打款、物流销售”的贩毒模式已经形成,大大增加了执法打击难度。从2011年开始,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先后4次组织开展网络缉毒专项行动,累计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逾两万名。去年10月百城禁毒会战期间,清理整治了大量的涉毒类违法信息,关停取缔大量涉毒网站和栏目。
□对话·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
3谈热点
“演艺圈”对毒品认识不够
京华时报:从去年以来,明星吸毒被曝光的似乎特别多,是不是对他们有重点关注?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近期演艺人员涉毒案件频发,实际上并非是公安机关重点关注,而是演艺人员自身不严格自律、沾染毒品的必然结果。当公安机关查处打击力度加大,发动群众举报涉毒线索,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大量的隐性吸毒人员就容易被排查发现。而明星和公众人物知名度高,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是网民炒作的热点,一旦涉毒被抓,各级各类媒体便会铺天盖地报道,社会影响大。另外就是演艺人士圈子里的确对合成毒品的危害认识不够,比如不上瘾、能减肥、激发创作灵感等,或者被诱惑等,对这些人的针对性宣传不够。
京华时报:明星吸毒的负面影响是不是更恶劣?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公众人物的示范效应、影响力远远超过常人,他们的行为也备受关注。演艺人员涉毒,损害的不仅是自身的声誉与前途,同样挫伤了公众的信任与爱护,更危险的是,对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低估,甚至直接影响所谓“粉丝”群体的价值判断,模糊青少年是非观,影响粉丝群体的“三观”。所以,明星人物更应该洁身自好,珍惜自己的荣誉,爱护自身形象,为粉丝,特别是青少年粉丝做出好的表率。
京华时报:对公众人物吸毒,下一步会怎么做?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下一步演艺人士将是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公安禁毒部门会加强与文化、广电、宣传等党政部门的协调,达成统一意见,对涉毒艺人严格管理,对其作品的使用明确规定,让演艺人员知道,涉毒需付出高昂代价,甚至一蹶不振,起到警示作用。
京华时报:有一些禁毒大使甚至也涉毒?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对于禁毒大使涉毒,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能因为今天他涉毒,就全盘否定当年选择他做禁毒大使的合理性。当时有关部门选择明星做禁毒义务宣传员,也是看中了他们正面阳光的形象,相信他们当时的禁毒宣传也能够感染一部分青少年与粉丝,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京华时报:前几天,又有明星为禁毒做宣传,为何仍要选择明星?
公安部禁毒局有关负责人:我们要警惕认为“禁毒宣传无用”或“禁毒宣传不该聘请明星”的论调。正如不能因为有官员“台上反腐台下贪腐”就否定反腐的意义,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个别宣传员涉毒就否定禁毒宣传的价值,也不能忽视明星对禁毒宣传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人从当年的禁毒宣传员,沦为今日的吸毒者,也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谁也不是天生的堕落者。但在聘请禁毒宣传员时要严格程序,加强监督。事前要把好关,选择形象好、负面新闻少的明星,不能因用人不当造成负面宣传效应。要让明星明白禁毒宣传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长年积极投身这项事业,才有资格成为禁毒大使。对宣传员也要开展禁毒教育,提高其防毒能力,尽量使“被打脸”的尴尬最大限度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