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提高10%”虽是治标之策 但接地气

03.04.2014  19:05

      中国青年报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并不多,而是将更多的笔墨落在教育公平上,比如那句“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许多媒体将此解读为,农家子弟有望真正得到一棵“改变人生”的救命稻草。

  在大多数人看来,也许“提高10%”只是治标之策,因为要想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让更多的农家子弟出人头地,还得从根本上着手,比如政府加大对乡村小学的物质投入,让农家子弟在物质帮助下更好地与外界接轨,也用优越的物质条件留住优质师资等等。但就中国目前的城乡现实情况而言,这“提高10%”却最接地气。

  在城镇化大趋势下,人口逐渐向城镇汇集,农村也就会因为总人数的日渐减少而呈现出萧瑟之态。在此条件下,即便村小去城里学校挖人,并承诺给予他们与城里同等的物质待遇,估计也很难有老师愿意前来——毕竟太过寂寞。而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有多少地方能给得起优质师资与城里同等的待遇。所以,就农村的现实情况而言,所谓的以物质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前来落地生根,可行性不大。

  那加大对村小的物质投入又如何呢?——也会无功而返。在笔者老家,村里曾号召大家改善学生的教育环境,于是镇里拨了一笔款,村民们也每家出了点钱,共同修建了一所三层的现代化小学。但随着人们进镇进城,学校的学生数日渐减少,最后这所三层的现代化小学沦为了村委杂货室。

  中国的教育问题就像一个散乱的线球,头绪太多令人无从下手,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更事关教育公平与人性权利。但在整个中国都存在的巨大城乡差异的时代背景下,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来解决。在现阶段或最近几年,“提高10%”所能对农家子弟产生的效果,或许比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来得更实际、更有实效、也更接地气。(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