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3位市长畅谈区域经济推动发展

08.03.2014  14:20

  中国江西网讯 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把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首次明确区域经济定位,并首次提出长江经济带。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一环,江西如何在区域经济推动发展上有新作为?全国“两会”期间,本报特派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九江市市长钟志生、上饶市市长潘东军、抚州市市长张和平。

  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市长 钟志生

   工业是九江赢得区域竞争的“撒手锏”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做大九江”。对于“做大九江”,钟志生信心满满。他认为,九江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长江在江西境内有152公里黄金岸线,全部在九江,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门户城市。其次,九江的产业基础比较坚实。其三,九江的发展平台不断优化,沿江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板块。其四,九江的品牌效应也正不断放大。“九江是一座同时拥有名山、名江、名湖、名城的魅力城市,聚集人气、财气、商气,具有叠加效应。”

  钟志生认为,工业是做大九江经济总量的“主引擎”,是赢得区域竞争的“撒手锏”。他说,九江以最大的决心和行动强攻工业,力争2017年实现“5421”的发展目标。“5”就是围绕沿江、沿路“T”型产业带,打造5个千亿产业板块,“4”就是壮大4个千亿产业集群,“2”就是培育20户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1”就是力争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以上。

  “九江要扩大城市体量,做大中心城区,聚集要素、聚拢人气、做大产业,强化做大九江的支撑。”钟志生认为,九江有丰富的岸线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存量资源和便捷的区位条件,这些将对发展产生极大的乘数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上饶市市长 潘东军

   迎接“高铁时代” 打造高铁经济试验区

  最快今年年底,最慢明年年初,京福高铁、沪昆高铁交会建成,在上饶形成高速铁路十字交会,上饶便成为中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迈入“高铁时代”。

  潘东军坦言,“高铁时代”来临对上饶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重大考验。“所以,我们进一步找准定位,确立了把上饶打造成四省交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全国光伏、光学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地的工作思路。”

  “上饶将推进旅游产业国际化,打造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同时,大力构建面向东部沿海开放合作的平台,包括建设四省交界的物流中心、江西最重要的通海口岸。“上饶将建立高铁经济试验区,包括金融中心、研发中心、总部经济、大型贸易中心、电子商务等产业。”

  潘东军说,“上饶将继续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建全国旅游品牌最多的城市;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最清洁的城市;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建设鄱阳湖生态保护区;推进森林城乡绿色家园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抚州市市长 张和平

   打造全省推进“四化”协调发展试验区

  张和平提出抚州的“工业发展目标”:进一步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做大企业、提升产业,做强园区、增强后劲,创优服务、改善环境,为工业总量2015年突破3000亿元、2017年冲刺5000亿元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9月26日,向莆铁路的开通,无疑让抚州融入了南昌一小时经济圈。谈及创新区域发展战略,张和平说,抚州正充分利用是全省各设区市离省会南昌最近、是江西离出海口最近、是中部地区离台湾海峡最近的独特区位优势,规划建设赣闽开放合作创新区,着力构建“一化两园一带”发展新格局,将赣闽开放合作创新区打造成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的试验区。目前,正在加强昌抚两市基础设施对接、城市资源共享、区域产业合作、生产要素互补,加快实现昌抚城市交通、通信、金融服务等同城化。“我们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海西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同时,建设向莆铁路沿线经济带,展开产业布局,重点培育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

  文/江南都市报特派记者陈艳伟发自北京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