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健身APP搅动市场 约束式消费华而不实

24.08.2015  16:38

    1995年6月20日,中国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式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今年是纲要颁布20周年。健身的概念在这2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官方到民间,全民健身这一词汇便频繁出现,全民健身的概念不断向上发芽、向下生根,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享受健身乐趣、拥抱健身热潮,健身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

    以前,健身方式就是跑步、游泳,近几年,骑行、瑜伽、健身操等慢慢流行起来,后来又有了智能化运动腕表等精良的健身装备,健身内容、方式也更为多元化。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各种社交媒体最引人瞩目的都是健身爱好者晒出的匀称手臂、紧实腹部、健康曲线、消耗卡路里、轻松破万健步数、先进运动装备……,“马甲线”“人鱼线”变成了令人艳羡的“涨粉神器”。

    为了更好的健身,几年前,大家还习惯于把很多大小品牌的健身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比不同健身房之间的环境、器械、课程、服务,讨论自己喜欢的健身房,成功的健身房经营者靠的都是优质的硬件和良好的口碑。

    随着“互联网+”不可抵挡的风势,互联网营销毫无预警地便在短时间内搅动了整个健身行业。不少创业者看中了健身市场的前景,致力于研发健身应用软件,打开手机软件下载平台,输入“健身”“运动”等关键词,能搜索到的应用软件达到上千个。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各式运动APP的推出,确实为人们健身带来了更多交流空间和鞭策动力,让健身更加融入我们的生活,家里家外随时随地都可以让自己快乐地流汗。

    面对全民市场,各种健身APP不断涌现。捆绑营销、团购让利、视频课程、平台交互、真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包。这其中,“99元包月可以去全北京500家场馆锻炼”等广告语最为引人注目,抵不住这种低价的诱惑,健身爱好者方小姐立刻下载了相关软件。但方小姐告诉本网记者,初看,价格的优惠相较于传统的健身房会员制有很大优势,健身成本几乎只有原来健身房会员费的一半不到,选择性也更加宽广。但仔细比较后发现,其实具有实用价值的可选项并没有那么多,大多数知名的健身连锁机构软件上是找不到的,即使挑选好了心仪的健身房,也不是想去就去的,因为规定每个月每个场馆最多只能去3次,几乎没有能够自由、便捷、随时选择想去的健身房,还要面对随时可能被拒之门外的状况。

    记者随后走访一些俱乐部经营的投资人和管理者,了解到在北京健身市场,每一个人进入到健身房锻炼,需要付出的运营成本大致在50-80元。远远高于互联网健身服务提供商的单次价格。目前健身房都以按年或月计费的会员制模式,不少健身房也有按次计算的,但基本都属于体验类型,让喜欢健身的朋友,有机会能够通过单次健身走进健身房,更多的了解俱乐部的服务和项目。据业内人士透露,某些互联网健身服务提供商偷换概念,将健身房用于给客户体验的产品拿出来,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不断放大,作为正品进行销售,才会有如此低价的优惠幅度。

    可以看出,这种新兴的健身消费方式目前很难满足健身爱好者的持续性要求,健身运动本身就有很强的计划性属性,若想取得提高,还是需要有专业的健身房提供优质和连续性的服务。纯粹的利用价格优势,只能短暂吸引部分入门初学者体验式玩票,而不是系统科学的健康管理。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中国人愿意付高价来换取优质的健身服务,一些健身领域的专家建议,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不要盲目偏信低价,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安全而又健康的健身方式,将健康健身纳入科学管理范畴,坚持锻炼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