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住宿过夜人天数”统计倒逼旅游发展模式

03.04.2014  19:04

  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试点工作情况的通报》,规定新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指标评价办法中,以住宿过夜人天数为核心基础指标,以住宿单位基本情况为核心校核指标,共包括“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人数”、“住宿单位接待人数占国内游客人数比重”、“住宿单位接待国内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常住居民人均接待住宿单位国内过夜游客数”以及“旅行社接待人数占国内游客人数比重”等6项主要指标,形成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经济日报》4月3日)

  无疑,新的统计指标体系以住宿过夜人天数为核心指标,让国内旅游统计进入“结构解析”时代,不仅符合科学的旅游统计需要,也是对粗放的旅游统计的修正和归谬,更符合旅游科学内涵,值得期待。

  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可见实质性的旅游只有“在异地过夜才算“正式的旅游,不管游客一天之中游玩了多少个景点,但是过夜住宿只能客观上存在一次,因此以住宿过夜人天数为核心基础指标,是最符合旅游实情和最合理的旅游存在,而将各式各样的旅馆饭店纳入统计对象不仅容易,而且可以做的很好。

  曾几何时,每到旅游黄金周后或者假期还尚未结束,有关旅游人数和收入的统计数据就很快出笼了,每年都会遭到社会的普遍质疑,旅游收入,要科学统计不要盲目估计的呼声就不绝于耳,一位省旅游局的相关人士就介绍,黄金周统计报告,里面的所有数据是由各市的假日办每天上报上来的,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作修改,而是用一套已经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将这些数据直接录入到电脑程序中备案。“旅游总收入”包括吃、住、行、娱、购等6项内容,如果要精确统计,每一项都不可能,现在各地也是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几个景点,再以这些景区来估算全市、全省的情况。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后一个黄金周的数据当然要比前一个高些。于是“同比增长率”就被“估算”出来了。

  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仅是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科学决策的依据,而旅游收入造假和注水,造成数据失真,不仅造成了虚假的旅游繁荣景象,也掩盖了旅游业存在的真实问题,不仅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还会对政府的旅游决策造成误导,而对于科学行政和转作风而言,虚假的旅游收入,不仅会让一些政府部门盲目乐观,还会繁衍旅游和城市建设的官僚主义和高高在上的不实工作作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国家旅游局发现和看到了过去旅游统计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发布新的国内旅游接待统计指标评价办法,以“住宿过夜人天数”为核心基础指标,表面上是统计方式的改变,本质上是通过旅游统计方法的改变,变粗放式的统计为更准确细致的统计,从而通过旅游评价指标的改变倒逼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有效引导全行业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同时,在新的评价体系下,“过夜”的规定就把许多消遣型的“一日游”排除在外了,而事实上,“一日游”往往是旅游景点、餐馆和其他的旅游设施收入的重要来源。各地旅游局、商家和景区必然会“绞尽脑汁”通过吸引游客“住下来”来提升自己的“住宿过夜人天数”指标,以期获得较好的旅游评价和政绩。

  但是,要让游客慢下来,静下来,住下来,贵在做好“深度旅游”。对旅游的深度体验,也就是深度旅游,与观光游、印象游相对而言,它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留影到此一游,而是通过旅游去体悟文化、感悟历史、探寻神秘、增长阅历、调养性情、提升境界,有机会自觉、自主地与当地社会和民众进行风情和民俗的接触和交流。比如西安的兵马俑号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是,截至目前,兵马俑的旅游也仅仅是站在坑边看,如果能够借助科技手段,营造出两千多年前的真实人文场景环境,将兵马俑产生的历史背景立体展现,让游客身临其境,慢慢品味,仔细考量,就会获得更直观、更生动和更形象的深切感受,从而获得更深的旅游体验和收获。

  旅游中的深度旅游,其精髓就是挖掘了附加在旅游的中的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旅游的当下和后文化滋养。正如知名学者冯骥才对此精辟所言:深度旅游是在文化层面上的旅游。它依靠文化,反过来对文化又是一种开掘、展示和弘扬。如果我们大力开展深度旅游,想想看--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地域不同,文化相并,将会有多么灿烂多姿的文化被开采和表现出来。古老中国将出现多么瑰丽的旅游文化景观!

  深度旅游不仅是文化的吸尘,更是旅游经济学的二次淘金和开掘,调查表明,现阶段国人的旅游目的仍然以休闲放松为主,深度旅游还只是小众行为。这一方面与我国假期过于集中,旅游环境相对恶劣有关,而另一方面和旅游企业的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有关,旅游是朝阳产业,深度旅游则是朝阳中的朝阳。随着旅游业的优胜劣汰和游客的需求,深度旅游必将迎来复苏的春天。

  但是,“深度旅游”吸引游客“住下来”最终靠综合实力,随着国内自驾游、自助游游客的比例提高,从旅游消费看,开始从景区消费转向城市旅游目的地的住、吃、购物、娱乐以及介入当地人的沟通需求等全面消费。要吸引游客留下来,城市需要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更需要美誉度,还需要良好的环境吸引力,游客是否愿意选择“深度旅游”。最主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在旅游信息指导、网络预订平台、集散服务等层面做足文章,通过使游客便利、幸福和生态出游,最终实现城市美誉度和游客满意度的提升。

  以住宿过夜人天数为核心指标,终极意义是呼唤提升旅游背后的文明工程,包括旅游文明,城市的道德成熟度,人文情怀、环保意识等,也可能影响游客的选择。比如雾霾天气就是影响深度旅游的最大敌人,空气不好,游客要留得住就很难,不管怎么说,旅游统计方法越来越科学和细致化,不论是对于做好旅游产业调整还是管窥各地旅游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地区差异,都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发现问题,突出当地特色,弥补存在的不足,理清发展思路,指导旅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