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构筑新型城镇体系 赣州打造一都市区两城镇组团

07.08.2014  14:16

江西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了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6项改革措施。《规划》提出,江西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力争接近或达到60%,培育形成1座300万至500万人口的大城市,2座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以及一批特色小城镇。

赣南打造一区两组团

规划》提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依托,以沿沪昆线和京九线为主轴,聚集优势产业,提高规模效应,着力培育和发展以南昌市为核心的南昌都市区,加快发展九江都市区、赣州都市区,构筑“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为主骨架的省域城镇体系。到2020年,培育形成1座300万至500万人口的大城市、2座100万至300万人口的大城市、8座50万至100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60个左右小城市和一批特色小城镇。

其中,赣州都市区包括以赣州市中心城区、赣县、上犹县为主体的核心区,以及其辐射范围内的赣南地区性中心城市和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城。其定位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据了解,我省此次在“一群两带三区”的基础上增加了景德镇城镇组团、抚州城镇组团、瑞金城镇组团、三南城镇组团4个城镇组团。其中,瑞金城镇组团以赣韶龙、规划建设的鹰梅铁路和厦蓉、济广高速为主轴,以瑞金市区为核心,联动发展于都县、宁都县、会昌县、石城县县城和重点镇,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赣闽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打造赣闽边界区域性城镇组团。三南城镇组团以大广高速和三南大道为轴线,以龙南县城为核心,推进与全南县、定南县融合发展,联动发展一批重点镇,建设赣粤边界区域性城镇组团、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区、客家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

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为加快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85%县域通铁路,快速铁路网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形成以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为龙头的“一干九支五通勤”机场布局,民航机场不断发展,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建设一批通用机场,航空服务覆盖全省95%左右的人口。形成以高铁和快速铁路为主骨架的南昌至各设区市(除赣州)1小时,至长沙、杭州、武汉1至2小时,至上海、福州、厦门、广州、南京、合肥、深圳3至4小时,至昆明、北京6小时交通圈。

在规划期内,将建成昌吉赣客专、赣深客专、赣韶铁路、赣龙铁路等,建设井冈山至赣州铁路;建成寻乌至全南、南昌至宁都、兴国至赣县、宁都至定南(赣粤界)高速公路,建成三南大道等;民航方面,将新建瑞金等支线机场,完成赣州机场改扩建;在交通枢纽方面,将建设赣州等国家级公路枢纽工程,建设赣州等铁路枢纽工程。

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到2020年,南昌、九江、赣州市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市区人口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其他设区市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市区人口万人公共汽车拥有量达到15辆以上,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稳步提高县城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实现城区公交点对点快速通达、城区连接辖区中心城镇1小时通达。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城镇产业支撑。《规划》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和信息咨询等为重点,支持南昌打造全省金融商务区和区域性金融产业服务园、赣州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金融中心,加快一批物流中心、物流园及配送中心建设,建设南昌、九江、赣州、宜春、上饶、鹰潭、吉安等物流集聚区,鼓励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支持发展总部经济。依托中心城区,完善城镇服务业体系,重点培育发展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