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体育场所人均多开放少 露天锻炼成流行

30.10.2014  12:25

    城市社区要建设15分钟健身圈,未来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平方米,并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发布,给全民健身提供了指引。目前江西健身场所够吗?体育场馆开放程度怎样?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南昌年轻人热衷骑行。

    清晨,一名南昌市民在江边徒步。

    露天健身场地依然是晨练者的首选。

     市民“望馆兴叹” 合适锻炼处难找

    红谷滩刘先生所在小区配有游泳池、篮球场、乒乓球馆,“运动场所还是太少了,游泳池是露天的,比较小,只能供孩子们夏天使用;篮球场也是露天的,下雨天就不能使用;乒乓球馆设在会所里,只有两张球桌”。

    刘先生说,小区人口太多,现有场馆资源很难满足需求,更苦恼的是出了小区也基本找不到平民化的运动场所。

    记者调查发现,南昌市民晨晚锻炼主要在公园、广场等空地,这些地方一般免费对外开放,而配备较为完善的羽毛球馆、篮球馆、网球场及健身中心,因其所需的成本高,收费相对也昂贵,又让市民“望馆兴叹”。

    “还有一些场馆关紧大门,市民根本进不去,找个合适的地方锻炼很难。其实,这些场馆也可以考虑有偿服务,合理收费。”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时发现,大多数市民有这样类似的期盼和想法。“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我们已经不满足在满身灰尘的路边晨练,一来环境不好,二来没有专业器械补充。希望能在体育场馆里锻炼健身,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市民秦女士说。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