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尉僖:“悠闲假期”何时不再“添堵”?

05.05.2015  00:36

  每一个大小假期,全国各地都会上演这么一个桥段:媒体不断报道各大景区的人海茫茫、各条高速的拥堵不堪,未出行的人们在家一边“看人海”,一边庆幸没有出行。清明小长假刚堵了,在过去三天的五一小长假,这个桥段又如期上演。

  其实,并非人们愿意出门给各大景区和各条高速路“添堵”。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外出游玩也成为陶冶情操、联络感情、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来说,出行只能在不上班的时候,也就是各个大小假期——因为带薪休假制度在我国一直落实不到位,许多企业、机关单位都没有严格执行;与此同时,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导致长途旅行大量集中在十一黄金周和春节七天长假,而春节七天假出行旅游又与探亲流、返乡流、外出务工流重合,加剧了交通拥堵;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小长假也因时间短难以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导致人流量集中在短途旅行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拥堵”的假期。

  路上一堵就是几个小时,到了景区四处都是攒动的人头,旅游质量可想而知。笔者朋友于五一小长假去成都极地海洋世界游玩,网上订票后排队取票都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游玩过程更是寸步难行,直呼以后假期再也不出门旅游了。想必有这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原本悠闲的假期却“堵路”也“堵心”,如何“疏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是“分流”,调整现有休假制度。不少网友呼吁恢复五一黄金周,或适当延长春节假期,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有效手段。三天的小长假,其实很尴尬,只比周末多了一天,很不好安排出行。恢复五一黄金周,将分流一部分十一黄金周的客流,减少景区接待压力和交通承载能力,满足群众的出游需求。若是延长春节假期,除分流十一黄金周客流外,还具有另一层重要意义——让阖家团圆的时间不再那么短暂,让在路上奔波的游子不再那么匆忙。这不仅仅是关乎旅游创收、拉动内需的问题,更是国家人文关怀的体现,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有效举措。

  二是“错峰”,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2014年清华大学相关课题组调查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带薪休假落实率只有50%左右;携程网调查显示,80%的人希望通过带薪休假的方式旅游,而非黄金周。劳动者短期的带薪休假并不会对企业的竞争力和用工成本造成太大影响,相反,一定的放松会极大提升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所以,带薪休假制度应严格落实。政府部门应更加重视劳动者合法权益,督促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强行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并对拒不执行带薪休假制度的单位法人明确法律责任,公开曝光处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带薪休假制度不再是“写在纸上”。

  勤劳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出游的目的,是为了休闲,而非“添堵”。如果适当延长假期,群众游玩的步伐就会从容许多,如果带薪休假制度能严格落地,那么,一年四季都可以是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