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5200余枚竹简已成功剥离

07.07.2016  18:10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竹简和木牍,无疑是该墓园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其中的文字材料对于专家们来说格外珍贵。昨日,记者获悉,海昏侯墓内出土的5200多枚竹简已剥离完成,将进入正式的释读阶段,青铜器修复也将启动。

  在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中,出土青铜器近3000件套,其中不乏造型精美的博山炉、雁鱼灯,极其罕见的錞于和编铙,以及象征墓主身份高贵的青铜鼎。在这些文物出土后,受到场地和人员的制约,文保专家只对这些青铜器进行了临时性的保护,近日,负责青铜器保护的专家已经陆续抵达南昌,青铜器的修复工作将于本月正式启动。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还告诉记者,与青铜器相比,竹木漆器的正式修复保护工作开始较早,但是因为发掘的竹木漆器数量最大,目前众多文物还处于清理阶段。此外,竹简已经结束剥离工作,总计有5200多枚。现在这些竹简完成了红外线扫描,等待脱水加固后进入正式的释读阶段。“只有加固处理后,让竹简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后,再进行一次扫描,确保扫描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目前我们看到竹简能够判定的内容包括《论语》《易经》《礼记》以及一些医书、赋。”(记者 徐蕾)